算等學問,這個聰穎的孩子都精通了,並對佛法僧三寶具極大的信心。徵
得父母的同意,出了家,七歲時已獲證了阿羅漢果位。還經常以神變去外
面撿水果、鮮花回來供佛供僧,很多人都在世尊前讚歎:“稀有!真稀有!
七歲的小沙彌竟獲證羅漢果位。”世尊聽此贊言,為使眾生能生起厭離心,
便告眾等:“你們大家還記得曾在祗陀園講經時,有一隻絢麗的孔雀飛落
在我的面前聽我傳法嗎?”“噢!記得,當時我們都看見了。”世尊曰:
“當時,對它傳法畢,它對我生起了歡喜心,盤旋而去,在途中不幸被巨
大鷂鷹撲食身亡,它憑著對我生歡喜心之善根而馬上轉生到王舍城的商主
家後,對三寶生信心,出家在我教法下,七歲便獲證了羅漢果。”(譯者:
由此看來:臨命終時對佛法生歡喜心是何等的重要!其果報也是不可思議
的。若自己有福報,在臨終時能有大德高僧、具德上師能如理如法地諷誦
等為上善,若沒有僧即便是把佛像放在眼前,在信喜心中去世也很好。最
可憐的是,現在末法時代五濁惡世的眾生,臨終時不說能讓亡人觀佛像增
善業,反而殺生飲酒作祀,倒增惡業,本身活著已經造了不少罪業,臨終
時後人又更增罪業,真是《地藏經》中所講的那樣:“……閻浮眾生如履
泥塗,負於重石,漸困漸重……但結罪緣,轉增深重……,殃累亡人,晚
生善處……。”真是“系生死獄苦有情”,可憐極了!)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他以何業轉生孔雀?又以何業得到人身,在
佛教下令佛歡喜,年僅七歲出家獲證羅漢果?祈請為吾等宣說。”
世尊告曰:“諸比丘,很早以前,鹿野苑有位梵施國王,聖勝城有位
佈德哈國王,兩國有間隙,兵戈相加,殘殺了很多人。後來,佈德哈國王
率四大軍隊向梵施國王再次挑戰,梵施國王也是挑選精兵強將英勇迎戰,
雙方作戰很久,佈德哈國王最終戰勝了。梵施國王的殘兵敗將們死的死,
逃的逃,只剩國王孤身一人騎馬逃到森林中去了。因作戰很久,他精疲力
竭,森林中寂靜無人,便卸下盔甲,乏力地倚樹準備小憩。剛坐下來,卻
看見在離他不遠的地方有一群孔雀,其中一隻絢麗的孔雀,周圍有許多母
孔雀圍著它嬉戲,它們共享著怡人的生活。此時,國王對孔雀很羨慕:這
孔雀的生活是多麼愜意,它們自由安閒地享受著天倫之樂,無爭無害。而
我呢?身為國王,見不到王妃,又折了兵馬,觸景生情,真讓我思緒萬千,
難以平靜……。當時無佛出世,唯有獨覺應世。這林中靜修的獨覺為了度
化他,故意大聲咳嗽一聲,給這位沒有防備的國王嚇了一跳,以為又是敵
方兵臨了。正欲起身逃命,一看是靜坐的獨覺,頓時生起了很大的歡喜心,
覺得:能在這麼殊勝的地方苦行,肯定是位大尊者。國王立即將馬尾上帶
的僅有的一些乾糧供養了獨覺。(因當時的規矩是:國王無論去圍獵還是
去疆場,都備好乾糧拴在馬尾巴上。)
獨覺也接受了他的供養,並用神變把他高高地託在空中,使他遠離
了畏敵的驚恐,心裡得到了自在。這時,他在獨覺前發願:願我生生世世
變成孔雀,將來在比獨覺更殊勝的如來前,令如來生歡喜心,在其教法下,
滅盡煩惱;獲證阿羅漢果位。諸比丘,你們是怎樣想的?當時的梵施國王
就是這隻孔雀。以其發願力成熟故,先多世中轉生孔雀,再轉人身,在我
教法下令我歡喜,速證羅漢果位。”(譯者:由此可知:發願很重要。現
在條件稍好些的出家人,千萬不要貪圖某些有漏輪迴之因的快樂,而發願
作什麼什麼人。無論在任何環境,都要發一個出離輪迴的殊勝願。心易動
如高山流水或峽谷湍流,所以,我們平時還是多作些各種各樣高低貴賤、
身臨其境的觀想,然後把自心對人天之樂真正地看清楚,是否恆時究竟?
生起一個真正的出離心,才不至於發錯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