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53部分

在魏國人口最密集的潁水郡,超過一半以上的田地仍然掌握在貴族、世族手中,以至於平民的耕種田地面積很小,而尷尬的是,在三川郡、上黨郡、河西郡、河東郡、以及河套地區,大批肥沃的土地無人開墾。

就算是一些貴族、世族,在那些人口較少的郡縣購置的田地,也只是擺在那裡荒置著。

這在前戶部尚書李粱看來,是極大的浪費。

因此,李粱向朝廷提出建議,鼓勵潁水郡的百姓向三川、上黨、河西、河東、河套等地遷移,為此不惜以減免前幾天的田稅作為甜頭。

但禮部卻表示這很難。

畢竟在這個年代,戀鄉的情結還是頗為普遍的,除非走投無路,否則,幾乎很少有人會背井離鄉,前往陌生的土地。

趙弘潤在想了想後,提出了一個讓人感覺莫名其妙的建議:修路!

修路跟這事有什麼關係?

朝中大臣紛紛表示不解。

見此,趙弘潤遂向其作出瞭解釋。

趙弘潤認為,這個時代的人之所以普遍不肯離開故鄉,主要還是交通不便的關係,打個比方說,安陵到上黨相隔千餘里,尋常百姓若是趕路,需要幾個月甚至更久才能從安陵抵達上黨,這還是在中途沒有迷路的樂觀情況下,否則,一兩年都有可能。

在這種情況下,百姓當然不願意輕易離開熟悉的故鄉。

但若是交通便利,就比如,將軌道馬車用於民間,可能安陵百姓前往上黨,只需二十天到一個月工夫,這就極大地減少了百姓對前往陌生土地的惶恐甚至於,就算他們思念故鄉了,也可以再花個二十天到一個月返回故鄉,不至於一輩子被栓在上黨,直到年老臨終,這才本著落葉歸根的心思嘗試返回故鄉。

聽了趙弘潤這個觀點,朝中大臣們大為驚歎,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因素。

但不能否認,這個觀念很有道理。

然而,工部尚書孟隗卻提出了異議:“陛下,似這般,工程太過於浩大。”

現戶部尚書楊宜也趕緊跟上一句:“且開銷太大。”

想想也是,在全國鋪設道路網,而且還要設定軌道馬車,天啊,非但工部要負累到吐血,就算是賣了戶部也造不起啊。

在這種情況下,趙弘潤建議道:“錢的問題,可以向國內的商賈暫借,至於維護軌道馬車的費用,朕以為可以向民間收取……乘一次車,可大大縮短民間趕路的時間,以微薄的酬金換其以辛苦趕路,朕相信,民間並不會有所不滿。……除此之外,也可以向希望運載貨物的商賈收取,諸位可以放心,朕敢保證,這絕對虧不了。”

既然有趙弘潤親口保證,諸大臣也就沒有反對,畢竟這位陛下篤信的事,從來就沒有錯的可能。

於是乎,兵部尚書陶嵇眼睛一轉,當即就站了出來:“陛下英明,臣以為此策大有所為。……臣以為,此事不如就交給我兵部去辦,我兵部轄下駕部,歷來就是管理道路、馬政一事的……”

聽聞此言,工部尚書孟隗與戶部尚書楊宜暗自罵娘:一聽說有利可圖,這廝他孃的立刻就冒出來了,方才怎麼不見你說話?

但還別說,兵部轄下的駕部,歷來還真是管理全國道路、馬政的,兵部尚書陶嵇包攬這事無可厚非。

當日,除了確定了增造軌道馬車以外,前戶部尚書李粱還提出了其他有關於田墾方面的改良建議,比如說田稅、田貸,以及朝廷對於米價的控制等等,這使得當日的朝事,足足持續到了黃昏時分。

而要命的是,即便如此,新策中還有許許多多尚未經過內朝與外朝諸大臣的商議。

這讓趙弘潤總算是切身體會到,當魏國的君王,這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即便是組建了內朝分擔壓力,但政務依舊是繁重地讓人身心疲憊,簡直就是摧殘身心。

趙弘潤深深相信,若長此已久,恐怕他都熬不過二十年,就要步上他老爹趙的後塵了。

而就在他懶散地坐在垂拱殿內歇息時,介子鴟不失時機地來到他身邊,低聲問道:“陛下,您可曾想過……遷都麼?”

“遷都?”

趙弘潤看了一眼介子鴟,感覺後者這話問得大有深意。

第132章:遷都爭議【二合一】

“遷都?”

當趙弘潤將目光轉向介子鴟時,此刻在垂拱殿內的諸內朝大臣們,亦紛紛停下了手中的動作,不由自主地看向介子鴟,臉上流露出幾分錯愕。

“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