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14部分

影實錄》是神話,因為它的成本是11000美元,就只有區區一萬一千美金!但,票房,全球總計1。98億美金!

神話一樣的資料,神話一樣的對比。

三位演員,三個工作人員,一共六個人,拍攝了一週的時間,創下了如此神話一樣的資料。

哪怕是江夏都不得不承認,這個資料,簡直無可超越。

唯一能超越的,估計就是江夏在這個世界,在國內找兩個新演員,然後在自己家拍一週多的《靈動:鬼影實錄》,這樣的話,估計能把資金控制在一萬塊以下,摺合成美金,估計才兩千塊。

不過也只是想想而已,因為電影的成本不代表真就是成本。

《靈動:鬼影實錄》雖然製作費用只有一萬一千美金,但宣傳費用,起碼也得上百萬美金,甚至都可能是幾百萬美金。

由此可見一部電影的成功,跟宣傳是分不開的。

哪怕江夏不參與宣傳,但在電影的宣傳上,從來沒開過口說不宣傳。

他的歌曲可以不加任何的宣傳,遲早會有人聽到,會發現歌曲好聽,但電影不行,電影追求的是短期內效益,短時間無法讓人走進電影院,光是靠口碑,收不回多少的票房。社會越來越浮躁,真能靠口碑逆襲的電影,太少太少。

江夏的電影口碑都還湊合,但他也重視宣傳的力量,沒敢太過放鬆。

《死神來了》最初出來的時候,其驚豔程度很高,特別是“死亡設計”以巧合殺人,一點小小的失誤,都能讓人意外身亡。

不過,《死神來了》的續集越來越差,因為模式太單一,故事性唯一的亮點,只能是新的“死亡設計”。

江夏喜歡它,但不想選它的原因,是“死亡設計”的成本太大,浪費的精力太高,現在他要準備《宿醉》的同時,還要儘可能拿出一部恐怖片,成本低、製作週期短的《電鋸驚魂》更適合江夏。

為什麼不拍《靈動:鬼影實錄》?

很簡單的一個問題,江夏這部電影沒看完。

當初是看了一半被人喊走,再然後,想到這是個恐怖電影,他就不樂意去看了。這是一部心理上的恐怖片,要不是實在夠誇張,江夏也不會想著去看。既然當初被打斷,他當然就不去看,不會去找虐。

看心理恐怖片,江夏經常容易睡不著覺,血漿恐怖片反而沒事,反而能激起食慾來。

如果有人看過醫學上的解剖影片,就會發現,看完解剖影片後,經常會感覺到餓,而不是噁心。親自去看解剖,估計會有人受不了犯惡心,但只是看影片,不會噁心,只會餓。

江夏知道這一點,是他上輩子大學的時候,選了一門醫學選修課。選修課一般都是晚上上課,那天,江夏他們都吃過飯了,去上課才知道要看解剖影片,都挺害怕的,生怕一不小心噁心出來。然而看完後,整個班裡,超過八成的人,跑到快要關門的食堂去吃東西了,剩下的兩成,去了超市買吃的。

不過,江夏看《死神來了》和《電鋸驚魂》並沒有餓,特別是《電鋸驚魂》,確實有點殘忍的噁心,不過也只是看上去,真實情況卻比較有意思。

火爐的火,當時就看著不對勁,那是紅黃燈光打出來的光。被割喉的男人,是用矽膠拼成的,這個大家都很熟悉,所有的這類電影,都是這麼拍的,有的還用豬皮來拍。其他情況也有一些,都比較有趣。

劇組拍戲,哪怕是恐怖片,也經常是笑料百出。

一個專業的演員,騎在馬紮上都能演出在汗血寶馬上的專業範。

兩個系列電影,各有優劣,江夏最終還是選定了《電鋸驚魂》,決定把《電鋸驚魂》劇本寫出來,然後拉人拍攝。

一部電影的成本或許不高,但宣傳成本高的話,也很誇張。

江夏仔細盤算一下,如果不參加各大電影節,直接上映的話,《電鋸驚魂》起碼需要四百萬美金的宣傳資金,才可能達到應該的效果。如果走它本來的路子,去參加電影節,然後打出名氣來再上映,倒是能省下一筆宣傳資金。

具體的情況,江夏還準備再看看,主要看看那個路易斯導演是怎麼搞,江夏準備跟他撞撞路子。他走宣傳上映,江夏也就跟上去,他走電影節打名氣,江夏也一樣,江夏就跟他耗上了。

對比湯姆斯坦森的喜劇電影定下聖誕檔期,江夏的喜劇《宿醉》還沒開拍,或許時間趕不上。路易斯的恐怖片才剛開始拍,江夏肯定能跟他撞上。

《宿醉》的劇本,江夏還沒弄出來,而且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