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演義感到迷惑不解,周的人口哪裡去了?周人是姬姓,在今天,在歷史上姬姓都不是大姓。姬姓的人口數與八百年的大政權實在不相稱。如果,這個問題不能解釋,那麼,周人的大政權是否真實,也應當想一下。

俗說,張王李趙遍地劉,又說,張王李劉孫,無論哪一說,劉姓都在其中。周以後開始有姓,姓表示一種社會資格,建立姓氏,是極榮耀的潮流。從史記也可以看出來,對姓氏很看重。可知姓即是貴族資格,貴族等級。

且說這個劉字,在東周時,已經是個古字。劉字沒有字義,只是用於公劉一個詞語。對於建姓來說,劉字便是一個極好的姓字。周人一定願意做公劉的後代。選劉做姓,反映了春秋時代的一種思潮。特別是周人中的依附氏族,願意繼續周氏標記的周人選擇了劉姓。由此可知,今天的劉姓大多是周人的後代。謎解開了,周氏族有著深厚的人口基礎。

因為對周史的延長,就看到了古周人與華人是同時代的人,都走過了仰韶時代。在尋找仰韶人的時候,只是從習俗,廟祭發現了華氏族,不能知道更大範圍的仰韶人的情況,因此對文化社會做了推測性的討論。有了對古周人的認識,就填補了華夏人的空白。藍田,河洛,山西的南部,是仰韶遺址的密集地區,仰韶時代的歷史清楚地流傳下來。

據史記,棄的後代,不窟,鞠,公劉在戎狄間,與戎狄雜居。從公劉開始從戎狄間脫離出來。周人起源於戎狄,周人有戎狄人的祖先血統。當草原帶向北移以後,周人的祖先向南移,在今天的山西,或者根本就沒有南移,還在原地。

戎狄人,稷人不在一個地區,但是,在時間上相差不多。可知戎狄人是周人的又一個起源。隨著氏族語言的形成,周人的語言接近華夏語,與黃河沿岸的華夏人(稷人)交流頻繁,終於與戎狄人分離。周人與商人都起源於太行山,商人在太行山以東,周人在太行山以西。

周人講述周史,為棄找到了一位母親,叫做姜源。姜源是有邰氏女。姜源的老公是帝嚳。姜源這一支人在周原,於是有了周的名字。姜源的起源顯然與大商祖先同源。

就周的起源部分講,由三個部分組成:丹江山地的華人,豫西山地的夏人和源自太行的沁水戎狄。從這3部分比較看,姬姓周的血統是哪一部分呢?

據周本紀,周人有過一段遷徙不定的時期,兩次過漆,沮,達到渭河,岐,豳,這個時期的首領有公劉和亶父。公劉和亶父時期比三個起源部分要晚得多。

在周史中,將上述的三個部分穿成一條線,這條線沒有多少連線,很象是三個獨立的部分。在古中華史,一個氏族政權,或者說一個政權氏族總是由眾多的始族匯合起來。這樣來看周的起源,上述的三個部分表達了周的三個起源地區,或者說三個組成部分。將這三個地區連線起來,便看到了周的大致範圍。這個範圍包括了黃河,渭河的兩岸。到了周建國時,周的中心集中在伊洛。

關於亶父這一支起源氏族被周人編成了故事,這段故事給人以誤解,以為周是西岐氏族,來自西岐。事實上亶父只是周人的一個分支,或很晚的分支。

周人的生存土地在山西,長期的山西的生存環境形成了周人自己的氏族特徵和氏族關係,無論從周的起源還是周建國以後,都看不到“西方”的影響,西方的痕跡。西方的地區是秦,秦就不同了,秦十分強盛以後仍被“東方”瞧不起。楚人也被瞧不起。周人不是這樣,周在滅商的鬥爭中得到了“八百諸侯”的響應,周人受到尊敬,並不認為周是外來人口。如果周不是生活在商,夏人中間,就不會發生這種融合的感情。

據古書記載,周在西岐,叫做西伯侯,武王伐紂,東渡孟津,平王東遷,西周結束。等等。總之周人是在西方。周的西方說深刻地影響著後人對周史的認識,五四以後,仍有人相信炎黃的西來說,到西方,到岐山,到姜子牙釣魚的地方去尋找周人的祖先。

從秦以後,社會的中心轉向渭河。在秦以前,歷史不界定時間和地區,只說“昔”,“古時”。這就給秦以後的史家增加了“尋找古人”的工作。史家們以渭河為中心,找到了:禹出生在四川,商在渭河,周在西岐,崑崙遠在河西走廊以西。東方是“東海之外,大壑。”就是老外說中華民族是外來文化,國人也捧臭腳,可笑至極。

說周人從岐山來,依據在哪裡呢?不管有多少人相信西岐說,不管西岐說說了多長時間,不過是一傳再傳的傳說。西岐說記載在史記裡。史記•周本紀:

“(古公亶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