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鼓鼓勁。”
石衛東說:“那太謝謝王書記了,我這就回去,再檢查一遍去。”
王一鳴站起來,把他送到門口。石衛東在自己秘書姜春林的陪同下,回了省公安廳。
王一鳴安排小龔,通知省委值班室,要求每個在家的省委常委明天上午十點,準時趕到省公安廳參加展覽。
又過了半小時,省委組織部長秦大龍來了。
王一鳴站起來和他握了握手,指了指沙發,說:“大龍兄,坐吧!”
秦大龍坐下來,從隨身攜帶的手提包裡拿出一個牛皮紙信封,掏出一沓材料,雙手遞給王一鳴說:“王書記,你看看,這是我們省委組織部剛考察完的一批幹部,總共是三十個,五個從副廳級升任正廳級,二十五個從正處級升任副廳級。從地區分佈看,省直機關的佔二十個,下面市十個。”
王一鳴接過來名單和考察材料,粗略地看了一遍,五個升任正廳級的,都是當了多年副廳長的,年齡五十六七歲,鄰近退休,給他們解決一個正廳級的職務,安排為巡視員,這是官場上的慣例了。
那二十五個擬提拔為副廳級職務的,省直機關的,都是一些廳局機關的正處級幹部。市裡的有幾個是市政府秘書長,剩下的六七個,都是區委書記、縣委書記什麼的。
王一鳴看了看,從材料上判斷,是沒有什麼毛病,個個都是評價很高,要學歷有學歷,論資歷有資歷,都經歷了多崗位鍛鍊,有些縣委書記和區委書記,還政績非常卓著,當縣委書記的這些年,全縣GDP高速增長,財政收入節節攀升,成了西江省的“十佳經濟發展縣”。長期以來,提拔幹部也就是按照這樣約定俗成的程式,一關一關走下去,最後到省委常委會上過一下,沒有什麼反對意見,就透過了,組織部門的任命通知一下發,就到各自的崗位上報到去了。什麼廳長、市長、市委書記,都是這樣選出來的。
以前楊春風當省委書記的時候,王一鳴是省委副書記,他知道這樣的幹部選拔方式有很大毛病,說白了還是大官提拔小官,上級推薦下級。誰上誰不上,上面有沒有關係,有沒有大官為你說話,是最關鍵的。這樣不可避免地就出現了跑官要官買官賣官的現象。真正有能力有操守的人,他不屑於這樣低三下四地巴結上級官員,送禮拉關係,所以,造成了官場上選人的逆淘汰規律。有德有才的人,最先被淘汰出局;無德無才的小人,升官發財,身居高位。官場上拉幫結派、請客送禮蔚然成風,敗壞了黨風和社會風氣,讓老百姓覺得,現在的官場上,天下烏鴉一般黑。不是一般地黑,是很黑,超級黑。
以前想改變這樣的局面,王一鳴沒有能力,現在他是省委書記了,一個省的選人用人大權,都在他手裡掌握著,他就想做出一些嘗試。
他把那一沓材料放在茶几上,對秦大龍鄭重其事地說:“老哥,還記得我剛來的時候,和你做過的一次談話嗎?”
秦大龍說:“記得,記得。你說要改變當今的選人用人制度。”
王一鳴說:“對,說一千道一萬,今天的社會有許多問題,但是最根本的問題,我認為就是我們執政黨的選人用人問題。不管什麼社會制度,資本主義制度也好,社會主義制度也罷,最根本的,是把整個國家最有能力、最有膽有識的一批人選出來,讓他們掌握權力,為老百姓辦事。哪一個國家在這個方面解決得好,哪一個國家的社會就安定,經濟就發展,在國際上就有競爭力,在對外交往中就有尊嚴,不吃虧,不受窩囊氣,不受騙上當。我們的一個高階將領在美國考察,寫了一個報告,說中美之間最大的差別就是,美國的制度導致他們的領導很少犯致命的錯誤,況且犯了錯誤,很容易改正;而我們的制度導致我們的領導容易犯很大的錯誤,而且錯誤犯了,還不容易改正。這就是中美之間最大的差別。要我看,這個將軍是為我們的領導留了面子,不敢直言不諱。他其實要表達的是這樣的意思,我們的幹部選拔制度,往往導致一些非常無知、非常弱智的人身居高位,擔當大任。現在的競爭是全球化的競爭,而他們的競爭對手,往往是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一批人。我們的國家在對外交往和貿易中屢屢吃大虧,被洋人耍弄,歸根結底,就是這個原因。所謂的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就是這個道理。”
第九章 領導藝術(2)
秦大龍說:“王書記說的是,眼下我們應該怎麼辦?”
王一鳴說:“這幾十個人先放一放吧,你們組織部要集中精力,拿出三十個左右的廳級幹部職務,向全國搞一個大型的人才招聘。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