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想汙我有不臣之心?
等把這些人都給搓走了,他就一個城一個城的走一遍,先發糧,再讓大家種地,就種黃豆。
魯人愛黃豆也傳到鄭國來了,但鄭人從來沒把它當糧食種過,就是隨便種種,隨便收收,不就是馬料嗎?他們還曾經笑話過魯人連正經的穀米都吃不上,拿馬料當糧食。
但現在由不得他們了。
姜武行的是軍法,不是在同他們商量。他一聲令下,城中百姓就要去田裡除草翻地,他說你們給我種黃豆,百姓們就要好好的種下去。
等十四座城走過一遍,他回來時,第一座開門的城中的黃豆已經冒出尺長的苗了。
他這才班師回朝。
“每座城裡都留了三萬人,這十四座城可以守望相助。暫時還需要運糧過去。”他道。
他平平靜靜的說完,她還是不知道他為什麼心情不好。
是看到鄭人的慘狀覺得不安?不忍?
……怪她?
她不是頭一遭經歷,卻仍覺得從頭頂心涼到腳底心。
她一條計策,意在鄭王,結果鄭王不仁,轉頭坑了世家,世家不仁,坑了鄭人。說到底,是她的計太毒?還是人心太毒?
她不否認自己做過的事,如果親臨鄭地,也會心痛難忍。
但倒回去,她仍會這麼做。
她能承受任何結果,不懼怕。
她唯一怕的,是親人因此怕她。
她沒說話。
姜武就繼續往下說:“鄭王已經立了趙王后之子為太子。但趙王也沒有再往前進一步,因為趙王后賦詩召告天下,請趙王退兵。她說之前趙王派兵進鄭是愛護女兒,現在女兒已經沒事了,他再不退兵就不是愛護女兒,而是要行不義之事了。”
趙王軍隊沒了繼續往前打的大義名份,只得先停下,等趙王的話。
姜姬點頭,道:“鄭王還不知道魯國要了他十四座城的事。我已經讓人去斥責他了。”
這個敢死隊隊員,是個突然冒出來的人。
第471章 自取其禍
那天宴請諸媛; 姜姬只打算見範姝一人。至於姜奔是不是娶了個假世家女,這個她聽過、笑過,就忘到腦後了。
冷不丁冒出一個男子說想投效“隱王”,蟠兒二話不說就將人拿了。
問清來歷後稟報於她,不過就算是建城世家之子; 要殺也沒什麼。
但姜姬起意想見一見; 主要是這個人的話很有意思。他似乎認準“摘星公主”與“隱王”有關,蟠兒的臉又實在太有辨識度,所以他見著蟠兒就先暢談一番; 贊“隱王”的數項措施實在是有千古之功的。
比如“隱王”陷樊城得四十萬流民,可充軍備;
比如“隱王”激怒莊苑得雙河城; 將銅礦、鐵礦握在手中;
比如“隱王”以大兵壓城輕而易舉的得到漣水城,建漣水大關; 從此手握晉江與漣水兩條要道;
比如……
這既是在誇耀他的眼光,也是在威脅幕後之人。
——你敢不出來見我?我可是知道你這許多隱秘!
蟠兒把他拿了,他也不喊叫不反抗; 好生生坐著,等蟠兒去“請示”。
“是個狂人。”姜姬笑道。
狂人,通常自持才高; 遇上不能降服他們的主君時; 拆起主君的臺來那是毫不客氣的; 而且這類人最擅長的就是背叛。我覺得你不夠好,不足以令我信服,我遇上一個比你好的; 我就去找他了,臨走再坑你一把,當做是給新主的投名狀——這種事他們做起來是沒有一點心理壓力的。
如果愛惜人才,自然可以慢慢收服。但她現在覺得身邊的聰明人已經夠用了,聰明人又不是越多越好?事實上一個環境中的聰明人越多,越容易出矛盾。
於是,她接見了王姻,不等王姻想明白他要見“隱王”,為何是“摘星公主”出來前,就問他可否願意去鄭王,完成一件必死的事。
王姻對找死沒興趣,但他對公主要說的事有興趣,就不置可否,要先聽聽再說。
姜姬就說,大將軍要回來了,斬城十四,未費一員兵卒,不過鄭王忙著跟趙王打架,到現在都沒發現!於是,出於道義,魯國需要派個使者過去提醒鄭王:哎,你家南邊的十四座城我看著好,我先收走替你管管啊。你說什麼時候還你?這個我們再商量。
姜姬:“你要讓鄭王同意此事。”
這種一聽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