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列強對天國“保持中立”的許諾,有了天國對“西方兄弟”的居住地和利益所在地暫不攻取的保證。
不過,這種“兄弟關係”,沒有持續到使天國把握全國政權、操演洋務運動的地步,因為兩者的利益存在根本的衝突: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的目的是要取代清朝“異族”統治,他們因而必須攻取“異族”統治著的一切地方。西方列強的目的則是兌現南京條約中的侵略權益,擴大這個權益並逐步變中國為殖民地,因而將太平天國攻取已被定為通商口岸的城市看作是在損害他們的利益。
為了維護既得利益,侵略者首先撕破“兄弟”的臉面,暗助清軍防守,抵制太平軍的進攻。他們在“中立”面孔尚未摘下之前就已開始與清軍聯手鎮壓太平軍了,恰如李鴻章等人在清廷還撐著不屑與“夷人”握手言談的尊嚴時就已“忍辱”“虛心”請教、借用西洋長技一樣。
在這三方的關係中,各方都是出自務實的需要,出自維護集團利益的本能的需求。正是利害關係構成了侵略者與清政府之間的“合作”之橋。此時太平天國仍認為在自己的國土上作戰不應受到外來者的干涉。他們不肯放棄攻取“異族”統治的每一個城市的目的,不願原諒列強暗助清軍與太平軍為敵的行徑,甚至寧願與“洋兄弟”對抗也不屈服於他們的“好言相勸”。這樣,原有的一種比較有利於太平天國的三角關係傾斜了失衡了,太平天國站到了與兩敵聯合勢力相抗的地位。
192
左宗棠奉調離開湖南以後,六十七歲的駱秉章也在招募部隊,將要起行。這位老人以前不曾親自打理軍政事務,現在到四川去管軍事,仍然需要一位左宗棠那樣的高人來做幕客。但左宗棠現已領兵前往江西前線,他只能另請高明。
胡林翼早已給駱秉章寫過一封密函,推薦時年四十四歲的湘鄉人劉蓉,說他才幹非凡,可以派上大用場。左宗棠在自己被官文彈劾的時候,也曾向駱秉章推薦過他。駱秉章其實早就從其他渠道聽到過劉蓉的名聲,便請他加入幕府,來做高參。
劉蓉是桐城派古文家,和郭嵩燾一樣,也是曾國藩布衣之交的兄弟,曾在家鄉操辦團練,與郭嵩燾、羅澤南等人同為曾國藩湘軍元勳,曾跟隨曾國藩轉戰江西。他的弟弟劉蕃在蒲圻一役中身亡,劉蓉為送弟弟的屍骨回鄉安葬,於是辭去軍職。
禍不單行,不久劉蓉的父親去世。家中親人接二連三撒手而去,使劉蓉心中的傷痕久未平復。胡林翼請他到大營協助軍事,他堅持不肯復出。曾國藩將他視為摯友,說他淵博沉靜,嚴謹謙恭,清心寡慾,超然物外。駱秉章能夠說動他出山,頗感榮幸。
湘軍名將大多數跟隨胡林翼、曾國藩和左宗棠,只有劉嶽昭久在湖南,一直跟隨駱秉章。駱秉章自然要帶上劉嶽昭同行。此外,駱秉章在咸豐三年起用的江西鄱陽人黃淳熙,和劉蓉關係親近,於是他也作為大將,跟隨駱秉章前往四川。
駱秉章還把三十八歲的醴陵人黃彭年請入了軍幕。此人在十六歲就寫過一篇七千字的《選將論》,對軍事素有研究。後來他中了進士,選進了翰林院,仍然熱心軍務,於咸豐初年隨父親在貴州舉辦團練。
二十歲的耒陽人劉厚基也加入了駱秉章的隊伍。他在十八歲那年以武童身份投入湘軍蕭啟江營中,隨軍轉戰江西、廣西和湖南,有了一些歷練,可望成為湘軍的一員大將。
清廷把湘軍派向全國各地,就是不肯調湘軍救援京城,寧願讓苗沛霖的團練去拱衛京師。於是形成一種的奇怪的局面:儘管京城危在旦夕,湘軍仍在各地有條不紊地對付清廷的敵人,似乎京城裡發生的事情,與這些手握重兵的將帥毫不相干。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1860年,咸豐十年(21)
曾國藩曾請求清廷允許他提兵北上,直到和議談成也未接旨意,於是作罷。
英法聯軍於10月13日從永定門攻進京城。而各地的內戰仍在照舊進行。
從安徽進入浙江的太平軍,於10月20日攻佔嚴州,分兵長驅北上,襲擊富陽,再次接近杭州。清軍將領劉季三和劉芳貴戰死。
欽差大臣奕訢於10月24日與英國全權代表額爾金簽訂《中英北京條約》。和議的達成,對苗沛霖產生了刺激,因為清廷下詔,阻止他的團練北上。
恰在這時,安徽的太平軍進兵淮北,苗沛霖和李世忠的部隊屢次被太平軍打敗。有人說他們與太平軍有所溝通,互相照顧。
苗沛霖見中原多變故,便縱兵四出,變本加厲地掠奪民圩,佔據關卡。袁甲三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