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應該出現在10億安分守己的農民中間。但眾所周知,中國農民中的大多數現在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不是中產,而是溫飽和小康。 總之,中產階級是泛指社會中在經濟、地位或心理上屬於中等階層(如粗率地將社會分為上中下三等)的社會群體。所以,中產階級基本上是一個經濟學和社會學名詞。關於中產階級的定義,之所以眾說紛紜,是因為它具有客觀性(如收入、財產之類)與主觀性(美國有些在經濟上屬於上層或下層的人,都自我認同為中產階級)。同時,各個國家的中產階級標準並不相同(如美國工人階級的收入不亞於其他許多國家的中產階級甚至上層階級)。各個社會的中產階級組成也不同,有些社會以小商人、自由職業者為主,有些則以工薪階層、白領人群為主。&nbsp&nbsp&nbsp&nbsp

中產階層的收入標準

中產階層的劃分標準通常有三個,一是人均或家庭收入,二是職業,三是文化程度。多數人,包括經濟學家在內,都傾向於把收入作為劃分中產階層的首要標準。 但即使大家都以經濟收入為標準來區分誰屬中產階層,誰不屬中產階層,也仍存在著眾多的不確定性。在美國,普遍都認為中產階級的年均收入標準應該在萬…10萬美元之間,按目前匯率計算,相當於20萬…80萬元人民幣。以此標準,美國中產階級約佔總人口的80%,可以說是中產階級大本營。 印度中產階級的經濟收入就無法與美國中產階級相提並論。印度“國家應用經濟研究理事會”是印度中產階級標準的制定和釋出者,其釋出的印度中產階級標準是:凡年均稅後收入在萬…15萬盧比(約合700…3000美元,目前美元對盧比的比價為1∶左右)的家庭均可算是中產階級家庭。按此標準計算,2001年,印度有6000萬個家庭已經躍升為中產階級家庭。以一家5口人計算,印度目前有中產階級3億人。 因為缺乏統一標準,是否屬於中產階層,隨意性非常大。以印度中產階級的標準而論,家庭年均收入700美元就可算為中產階級家庭,按現在我國的外匯比價,僅相當於6000元人民幣左右,分攤到一家5口,人均年收入大約只有1200元人民幣,平均每人每月100元人民幣。這樣的收入水平,在中國的大中城市恐怕連溫飽都成問題。 亞洲國家的富裕程度遠不及美國和西歐國家,所以不能用美元的絕對價值來劃分是否屬於中產階層。而且亞洲各國之間的貧富差距也很大,因此中產階層家庭年收入的底線差別很大。 有關調查資料顯示,日本中產階級家庭的年收入最高——上線大約是萬美元,底線是萬美元。中國香港中產家庭的年收入在2萬萬美元之間;中國臺灣是2萬萬美元之間;韓國則在2萬萬美元之間。 另外,新加坡家庭年均收入普遍在2萬美元以上,300萬人口中約90%以上屬於中產階級;馬來西亞的中產階級大約佔總人口的60%,約1800萬人,這部分人的人均年收入約為1萬美元。 確認一個國家中產階層的標準不能脫離這個國家的實際發展水平,更不能隨心所欲,為獲得一個較好的外部形象,隨意將標準拔高或降低。近20年來,我國在經濟上和社會文化上確實獲得了長足發展,但在世界上,總體還處於一個較為落後的水平。根據國外有關機構的調查,一直到2000年,我國人均GNP尚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3/5,只有世界高收入水平國家的14%左右。 我國中產階層的經濟指標還存在地域差異,有的學者主張,在我國,人均年收入達到1萬…4萬元人民幣的,就可歸入中產階層。人均年收入1萬元人民幣,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大概只夠勉強餬口,想買房買車絕無可能,而擁有私人的住房、汽車是中產階級的兩項硬指標。以北京現有的房價水平,年收入1萬元,在北京四環路旁邊買套建築面積在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不吃不喝大概需要50年。 當然,衡量是否屬於中產階層的標準,不能單純以西方發達國家的匯率來換算。共同的衡量標準應視是否有錢消費。與美國比,西歐國家中產階級的收入要少些,但西歐國家中產階級的生活水準並不低於美國,甚至更為悠閒自在。中產階級家庭的收入除維持日常開支外,還應有閒錢支配,但不能享受奢侈品;生活可以舒適,但不可能豪華。打比方說,中產階級家庭可以經常出國旅遊,但只能住三星級旅館,而捨不得在五星級酒店下榻。 根據我國實際的經濟和社會文化發展水平,關於中產階層比較合理的收入界定是:家庭人均年收入1萬…萬美元,也就是8萬…20萬元人民幣。只有具備這樣的收入水平,我國的中產階層或許才能夠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