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張西望,沒走得幾步便叫起苦來□管家上前要揹他,卻被趙老爺一頓呵斥,只好懨懨地靠著哥哥步行
一出西門便是一段青石小路蜿蜒下山,山下一條碧帶,正是趙老爺所說的蔡家河,河邊幾個農婦或是洗菜或是濯衣,回首看府城,原來竟是在山上
小小沒那精神細看,她早就走得上氣不接下氣,臉上滿是汗水□媽媽看著心疼,蹲下身來要揹她,她擺擺手拒絕了
這府城的路不比山路輕鬆,一個人本就難走,若是背了自己,累壞了劉媽媽怎麼辦?也不言語,只是緊緊攥著劉媽媽的手,硬拖著朝前走
天佑叫苦連天,陳夫人讓他上了滑竿坐著,又好言安慰了天賜幾句天賜倒是沒有什麼意見,弟弟年幼,他也是心疼的,可是怕父親又會斥責,對著陳夫人的言語默不作聲,只偷偷拿眼角餘光去看趙老爺
眼見這熟悉而又陌生的山水,趙老爺溼潤了眼眶,哪裡看得到兒子和夫人的小動作,只顫抖著嘴唇低聲頌道:“少小離家老大回”
這條小路,自五歲發矇,七歲進學,他走了許多年那麼多星子未落的清晨,那麼多曉月初上的傍晚,父親未去世時,是滿懷欣喜和消地橋父親的手走過;父親去世後,帶著悲痛和鬥志走過;最後一次連夜奔逃,匆匆走過這條小路,便一去經年不曾還家
正是應了那句“近鄉情怯”,眼見著轉過谷口便到譚家壩,趙明禮的腳步沉重起來,漸漸從隊伍最前落到了後面
這樣一支隊伍很快便引起了進出村人的注意,正是農忙時節,坡上不少農人都在耕種,有那眼尖的,打量了一陣,便驚叫起來:“那不是趙家秀才麼?快來看呀,趙秀才回來了!”
只一瞬間,山坡上冒出無數人影,對著趙老爺一行指指點點,更有那好事的,飛快奔去趙家老宅報信
趙家老宅在村子南角,倚著山勢仿那土人的宅子修得一明兩暗的屋子,東西廂俱是挑出的閣樓兒樣式,東廂樓下放著農具磨盤等雜物,西廂樓下便是豬圈
趙家老夫人趙李氏正拿著瓢兒給豬添食,聽人來報趙家二郎趙秀才家來了,手中一頓,幾滴熱淚便灑到豬食槽裡,口中罵道:“這爛背時的龜兒子,怎麼不死在外面算了!”
報信的乃是村中有名的遊閒兒,喚作四狗的,平日裡與趙大哥趙明仁最是投契,聞言口稱“嬸嬸”舔著臉奉承道:“嬸嬸說哪裡話來!趙秀才這可是衣錦還鄉哩,嘖嘖,他家婆娘穿得褙子,坐的滑竿,還有僕從下人擁著,比王大戶還要風光◆嬸準備甚時候給趙秀才接風,莫忘了叫上我幫忙,別的做不來,幾分力氣還是有的!”
趙李氏在圍裙上擦了擦手,斜他一眼並不去接那話頭,反問道:“我家明仁呢?你可曾看到?”
四狗楞了一下,頓時記起來今日跟趙家大哥還有其餘幾人約好了在村後山洞裡賭錢做耍,怕是趙家大哥還不曉得趙秀才家來了,聽趙李氏問話,哈哈兩句趕緊腳底抹油溜了,悄悄去叫趙明仁家來
再說趙老爺趙秀才進了村來,便被村人團團圍賺他趕緊叫陳夫人下了滑竿,一一介紹這是某家大哥,那是某家叔叔,夫妻倆一路作揖行禮
劉管家和劉媽媽自行李中取了糖塊兒糕點等物,一路分給鄉鄰,頓時譚家壩村恍如過年一般熱鬧起來
趙天賜緊緊攥了弟弟的手,跟在父母后面行禮,少不得被人誇讚少年老成,又誇天佑玉雪可愛回頭一看,小小孤零零地跟著腳伕站在一路,過去拉她,卻被她甩開了手,臉上飛紅一片,不知是氣的,還是羞的
小小本就精神不好,這會子見了這一副和美團圓的畫面,只覺得自己是個外人,竟也插不進去便挨著腳伕站了,集中精神盯著物什
人一多,閒言碎語便來了有羨慕的,有嫉妒的,有不屑的,有厭惡的,聽得小小覺著好笑,趙老爺兩口兒剛剛返鄉,便有如此多的閒言,看來這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原就不是傳言
一群人簇擁著趙老爺一行,行至趙家老宅,遠遠便望見趙李氏包著頭帕,叉著手兒站在院壩中央
趙老爺喊了一聲“娘”,雙膝一軟便跪了下來,雙目通紅
陳夫人帶著兩個孩子也跟著跪下,劉媽媽劉管家自然不能站著,拉了小小在後面跪了
趙李氏只說了一句:“你還知道回來?”便泣不成聲,趙老爺沒忍賺口中喊著“兒不孝”也落下淚來
周圍跟著的村人中,有那心腸軟的大姑娘小媳婦兒,眼淚跟著也來了
頓時趙家屋場裡悲聲一片
第七章 殺威棒起【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