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官吏,望風歸順,使得義軍一路勢如破竹,很快陳勝就在陳地③建立起了自己的獨立政權,號曰“張楚”,他自稱陳王。接著,陳勝便四下派出了得力干將不斷擴大戰果,尤其將一方帥印授予了一個名叫周文的人,令其向秦王朝的腹心地區——關中進擊。
這周文文武才略頗為出眾,還沒容秦人有招架之力,他就已經率領義軍叩開了函谷關,直向秦都咸陽逼近,一時間天下無不為之欣喜、震動,眼看反秦大業即將收穫全功。可是不料秦少府④章邯在關鍵時刻率眾向義軍大力反撲,打了義軍一個措手不及。尤其這章邯足智多謀,掌管著各大工程營造的他為了彌補兵力上的不足,於是就向朝廷建議,把修建驪山陵墓等處的幾十萬囚徒釋放而吸收到秦軍中以抵禦義軍,而此時正憂心如焚中的朝廷則不得不應允。結果,就導致了進攻關中、立足未穩的義軍失利,至十一月周文敗死。
吳廣、陳勝等也相繼被殺,這分別是十一月和臘月的事。
然而,其時天下鼎沸之勢已成。這年八月,張耳、陳餘等起兵於趙地,武信君更自立為趙王;韓廣攻略燕地,李良攻略常山,張黶攻略上黨。九月,沛縣人劉邦又起兵於沛地⑤,下相人⑥項梁、項羽叔侄起兵於吳中,狄⑦人田儋起兵於齊地。
各路諸侯豪傑進展之勢也是如火如荼,頗令前往各地*的秦軍顧此失彼。
第二年(前208)春,項梁、項羽叔侄在平定了吳地之後,即率八千江東子弟渡過長江開始北進,不久他們又順利渡過了淮河繼續北進。這時候,仍在家鄉靜觀形勢的韓信再也坐不住了,他思量再三究竟要去投奔哪路諸侯才算得是明智之舉。最後,思來想去,他就把這“寶”押在了項梁、項羽叔侄身上。因為據鍾離昧當初講的和一些傳聞,項梁、項羽叔侄不但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嫡系後人,而且叔侄兩個也都頗通兵法,尤其在吳中一帶頗能服眾,很是受人推戴,想來應該是最有希望成就一番大事業的。再說,韓信已經做了二十多年的楚人了,他即使到了其他諸侯那裡也未必不會遭人排擠。
於是陽春三月的一天,韓信又隻身悄悄地來到了安葬父親、母親的地方來同他們各自道一聲別。他知道,此一去刀林箭叢,必定九死一生;然滄海橫流,男兒成名亦在此間……
③ 約在今河南淮陽縣一帶。
④ 官名,始於戰國。秦漢相沿,屬於朝廷的重要官員“九卿”之一。掌山海地澤收入和皇室手工業製造,為皇帝的私府。
⑤ 即後來的漢高祖劉邦,沛地約在今江蘇沛縣。
⑥ 約在今江蘇宿遷。
⑦ 約在今山東高青縣東南。
第2小節、定陶之役(上)
韓信終於義無返顧地上路了,一路上他已經有些抑制不住自己內心的激動感,他等待這一天已經很久很久了。
當時項梁部隊已經到達了下邳,四方豪傑如陳嬰、蒲將軍等都慕名率眾來投奔之,其中還不乏像英布①這樣的當世一流猛將,此時的項軍大約有六、七萬人,已經具有了相當規模。故地重遊,韓信又免不了心潮為之起伏一番,但他還是沒有忘記先行到恩師的墳前探望一番,以權且告慰先生的在天之靈。接著便大步走入了那軍營的募兵之處。
可是令韓信怎麼也沒有想到的是,當他對掌管人事的差官說出“我通兵法”四個字時,引來的卻是好一陣鬨笑,接著那差官便正言道:“兄弟啊,這裡可沒人希望你通什麼兵法,你只要能打仗,只要服從軍令就行!”這差官看上去也就三十多歲,不過真的像出身行伍多年的那般幹練。
韓信覺得他肯定是看自己太年輕,所以也沒有爭辯什麼。好在那差官倒也不乏豪傑之氣,他又仔細地看了一下韓信那雖然英武然而細質的身板,還有那眼睛裡射出來的銳利的光,尤其身後揹著的那把寶劍,最後方爽快地說道:“好吧,兄弟你可以留下了!不過委屈兄弟先幹一名伍長②吧,只要是人才,總少不了用武之地和高升的機會的!”
韓信的確有些失望,但是又有什麼辦法呢,也只有從底層一步步做起了,況且這未必不是重要的,好高鶩遠總非長久之計,這樣想著他的心也就暫時安定了下來。
幾天以後,韓信就慢慢發現,這項軍中多的是生猛如虎狼的奮勇之士,不過他們也都沒有過什麼軍旅經驗和軍事素養,只知道一味地去逞匹夫之勇,殊不知大兵作戰與個人的單打獨鬥是迥然有別的,那是很講究戰略戰術、總體配合的,所以古兵家也有語:兵貴在精而不在多。而以韓信自己平生的志願,以角力取功業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