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禮監們都意識到必須拿下孫承宗的重要性,一致同意放出熊廷弼,魏忠賢當下便毫不猶豫吩咐袁大海:“你與熊廷弼說,咱家願意保他出來,但是不是讓皇上重新起用他,可就看他自個了。若他自己不識時務,那咱家就當什麼都沒說。”
袁大海忙不迭應下:“千歲放心,這事包在屬下身上!”手往懷中一摸,便要將《東林點將錄》呈上,再立一功,不想外面卻來了小太監說內閣的顧秉謙和魏廣徽、淮揚巡撫崔呈秀、兵部侍郎霍維華等人求見,說是有要事與千歲商量。魏忠賢一聽,忙叫他們進來。見狀,袁大海便按下“獻寶”心思,心道還是等天啟聖旨下來拿人時再獻給魏忠賢。
這邊王體乾見沒什麼事了,便叫袁大海先回東廠,等候千歲的下一步指示。
袁大海便向魏忠賢告辭,轉身退了出去,出來後,正好遇見崔呈秀他們,顧秉謙見到他,一臉笑容的朝他點了點頭,很是親熱的叫了聲“袁千戶!”,袁大海不敢怠慢,忙躬身施了一禮。魏廣徽卻對他冷冷淡淡,目光從他身上一掃而過便抬腳進了司禮監。崔呈秀則是百般滋味的朝他看了又看,嘴巴一張一張的,好像有什麼話要對他說,但可能是礙於場合,終是忍住沒有吱聲,隨著魏廣徽一起進了司禮監。
霍維華對袁大海是依舊的憎惡,憎惡到根本不理會此人現在在魏忠賢面前有多麼的得寵,從他身邊經過時,袁大海清楚的聽到從對方鼻孔裡發出來的不屑聲。
對此,袁大海一臉無辜,他想不通自己什麼時候得罪了這位霍大人,以致於他對自己如此不待見。
在那無語的看著霍維華進去後,訕訕的搖了搖頭,往宮門而去。
………………
外面,朝會中所發生的一切早就鬧得沸沸騰騰,皇帝在大殿說得那些話更是成為人們嘴中的談資,都在猜測著皇帝為什麼要這麼說,也都為楊漣感到不平!
出宮後,楊漣心灰意懶,甚至都沒有回都察院,而是直接上轎回到自己的府中。一到家,僕人便遞上一封信,信是不辭而別的黃尊素寫來的。
開啟信紙後,赫然便見上首寫著“答堂翁楊大洪問去留書”幾個大字,信中,黃尊素語重心長的說道,君子可以不顧生死,卻不可以不考慮成敗。如性命與名望都能得到保全,那是最理想的結果;而身死名存者次之。如今魏閹大權在握勢不可犯,就大洪尊下而言,唯有一去!難道非要等到被削職才肯甘心?…
黃尊素的這封信歸納起來便是一句話,那就是希望楊漣儘快請辭,以犧牲自己一人而保全東林上下。
說起來,黃尊素完全是好心,因為他預見到楊漣必有殺身之禍,因此希望楊漣能透過自退的方式保全性命,進而保全京師東林全體同僚。但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這封信卻讓本已心灰意懶,絕望的楊大洪怒不可遏,隨即鬥志再起,“咔”的一下便將這封信捏成了一團,爾後隨手扔到門邊,看也不看,怒氣衝衝的轉身便往都察院而去。
待他遠去後,卻有府前一乞丐“吱溜”一下竄到那門邊,從地上撿起那紙團,四周看了一眼後便揣進袖中,爾後迅速消失在茫茫人流之中。
……………。
當日無事。
次日,宮中卻傳天啟諭旨,要內閣再次廷推總憲。
內閣值班的是次輔韓,首輔葉向高自昨日從宮中回去後,便緊閉府門謝絕任何人探訪。對此,韓心知肚明,知道葉向高是在收拾東西,準備走人。
接到皇帝要求再次廷推總憲人先的旨意後,韓便琢磨開了,既然楊漣已經被皇帝否決,那都察院中可任總憲的人選只有左副都御史高攀龍了。
高攀龍在東林之中影響可與當年的顧憲成相比,人稱“高顧”,而他又是**星的門生,論人望和資歷,他實際並不在楊漣之下。只不過楊漣這幾年風頭太勁,而且年紀不過四十,高攀龍卻是年近花甲,與楊漣相比,自然是少了楊漣那份衝勁,所以表現不如楊漣扎眼,這幾年並不怎麼為人注意。但其穩重卻是勝楊漣許多,現在楊漣已不能出掌左都御史,那由高攀龍接任也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拿定主意後,韓也不和在家收拾東西的葉向高打招呼,更不會和顧秉謙、魏廣徽這兩個閹黨走狗商量什麼,他直接派人找到高攀龍,將自己有意推選他為總憲說了。原以為在這個東林正處於風雨飄搖的節骨眼上,高攀龍一定會毫不猶豫答應出任,不想高攀龍卻是拒絕道:“不行,皇上現在對我東林結黨十分不滿,而我恩師卻是**星大人,如果由我出任總憲,易被閹黨攻擊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