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得到了第一次動心的美人, 正是春風得意的時候,徐子凡在朝堂上一提立後之事, 他就有些不舒服。儘管他知道以芙蓉的身份能進宮就是大造化了, 不可能當上皇后,但那是他情竇初開喜歡的姑娘,心裡正火熱呢,要他娶另一個不知道是誰的女人, 他哪會願意?
可任憑他如何婉拒, 徐子凡都有理由反駁他, 一定要讓他立後,最後當著眾臣的面笑道:“立後乃國家大事, 臣等斟酌月餘,認為傅林傅大人之嫡長女秀外慧中、賢良淑德, 在京中頗負盛名,是皇后的不二人選。”
皇帝瞬間想起上次徐子凡說的事,徐子凡支援傅林治理水患那次是太后提議的,這次徐子凡又不顧他的意願當眾削他面子,極力要立傅林之女為後, 莫非又是太后的意思?!太后想做什麼?傅家出了一個太后還不知足,還想再出一個皇后當下一任太后不成?那他是什麼?等傅林的女兒當上皇后生下嫡子, 傅家是忠心於他還是他兒子?他的皇位還能穩嗎?
他可不會小看女人的力量,太后不就把他弄上皇位了嗎?誰知傅林之女會不會把她兒子弄上皇位呢?傅家這心可真是太大了!太后的心也大了!
皇帝的怒火越來越高漲,感覺自己就像太后手中的木偶,他的一切都被太后安排好了。他看了傅林一眼, 瞧見傅林臉上壓抑的喜『色』,心中更是煩躁。正想找藉口拒絕,就見徐子凡問眾大臣意見。
“諸位大臣以為如何?”
徐子凡話音剛落,立時就有五位大臣出列附和,將傅林和他女兒一併誇,緊接著又有八位大臣附和,雖然沒多說,但意思已經表明了,就是支援攝政王的決定。再之後,所有文武官員都低頭行禮,齊聲道:“臣附議。”
有女兒的當然想讓自家女兒當皇后,但徐子凡這一個月經常叫人去府中商議此事,他們該提的人名都提過了,均被徐子凡以各種各樣的理由否決。他們這要是還看不出徐子凡鐵了心要讓傅家女上位,他們也太蠢了。有幾位大臣回去還問過夫人關於傅家女的事,夫人們基本都說沒怎麼見過,倒是名聲一直很好聽。有聰慧的夫人就告訴自家大人,這定是傅家抬高女兒的手段,擺明了早就打算進宮博高位了。
這幾位大人想到徐子凡言語間透『露』的太后對此事的關注,都覺得了解了真相,這就是太后的意思啊,自然不會跟攝政王和太后對著幹,還要大力支援。有親近的大臣,互通訊息,一來二去,大臣們基本都歇了競爭後位的心思,否則得罪了攝政王和太后,以後就沒好日子過了。所以不管大臣們心裡有什麼想法,這會兒都附議了,沒人認為攝政王鋪墊一個月的事還有更改的可能。
於是皇帝就看到了這個場面,攝政王權勢滔天,一句提議,滿朝文武無一人敢提出異議。他心中一凜,看向徐子凡勉強擠出個笑容,“此事事關重大,待朕考慮後再議。”
徐子凡也沒想直接定下來,他在這個時候提這件事是要激化太后和皇帝的矛盾的,所以一點沒為難皇帝,甚至下朝都沒去勸說皇帝。這讓本來準備很多話的皇帝彷彿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心裡莫名的煩悶。
徐子凡也沒去見太后,同最先附議的幾位大臣說說笑笑地一同離宮,讓其他大臣心裡更有了譜,知道徐子凡是勢在必行。徐子凡坐上馬車放下簾子收了笑容,在心裡盤算一圈,覺得這步棋沒有差錯才放鬆地閉目養神。
傅林之女是他一開始就選好的,只因這女子也是害慘徐詩月的幫兇。在原主那一世,徐詩月成為皇后半年,後宮大選,傅林的女兒傅秋雯就入宮為妃。皇帝還是最寵徐詩月,原主也沒多想什麼,後來才知道傅秋雯的好名聲全是假的,她驕縱善妒、心狠手辣,在後宮沒少仗著是皇帝的表妹給徐詩月使絆子。甚至徐詩月最後小產就是她親自動的手。這樣的人,他當然要把他們送作堆,讓他們一家人相親相愛才好。
只是那一世皇帝和太后是一條心,剷除原主之前,皇帝厭惡徐詩月,自然願意暗中給傅秋雯做靠山,讓她欺負徐詩月。而那時皇帝一心對付原主,後宮充盈,根本沒對任何人動心,還因為虛偽地寵愛徐詩月而有些反感哄女子這種事,對此不甚感興趣。
這一世可不一樣了,皇帝還沒有女人的時候就情竇初開喜歡上了芙蓉,偏偏芙蓉還才貌雙絕頗富心計,把皇帝的心抓得牢牢的。皇帝和太后隱隱有了隔閡,若被迫立了傅秋雯為皇后,他定會厭惡傅秋雯,防備太后。傅秋雯坐上後位自然會更光明正大地善妒欺負人,找太后做靠山。
徐子凡笑了下,這回後宮就沒安寧日子了,那對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