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入眼。
黃堅絕望四顧,偌大的皇宮大院,竟再無一寸可棲之地,能讓他感覺到安全。絕望地熬了七八天,這個十二歲不到的傀儡皇帝,一個卡夫卡飾造的悲劇,在沒有任何人阻攔的情況下,懸樑自縊了。
死得無聲無息,死後卻也沒能讓帝都震驚。聖西羅城的子民們竟大部分拍手稱快,這個認賊作父的皇帝吧結教廷禍害國家的皇帝,早該死了!
現在才死。已經有些晚了。
皇太后被適時推上歷史舞臺,主持皇室大局,開始在皇室內部遴選新帝。皇室各方,包括以前和潘親王不和的那些親王們,這次口徑出奇的一致,都認為當今局勢,惟有潘親王才能力挽狂瀾,拯救帝國於水火之中。
潘親王自然是要推辭的,而且是連推三回的那種。
推歸推,註定是他的位置他怎麼推也不可能推得掉。於是潘親王決定退一步,緩三個月登基。這三個月,由皇太后維持朝政,主持朝綱。
而潘親王則是親力親為,親自站在反教廷的第一線,在全國南八領北十領到處展轉,遊說各地城主。
一來打擊教廷殘餘勢力,二來收攏人心。
天陽帝國現在最需要的是凝聚力,向心力。原先的天陽帝國,雖然有過半的城主都對潘親王效忠。但另有一小半,卻是人心渙散,左右搖擺不定。
對於這批搖擺不定的人,潘親王也是分而治之。對於可以爭取的。則採用拉攏政策;對於不能收攏的,則毫不留情地免去城主之位。並將當地的勢力體系來個大洗牌,換上潘親王的親信勢力。這種小面積的更換血液,並不足以讓帝國的局勢失控,相反還更有利於潘親王站在全國的高度把握全域性。
潘親王很是聰明,在考慮帝國凝聚力和向心力這個問題上,他覺得以皇室目前的威望,恐怕還不足以震懾全國各地。
皇室不足,並不代表他沒辦法。有丁柯在,有丁柯背後雷丁家族這塊大招牌,潘親王覺得這張牌可以拿出來打一打。
雖然丁柯一直沒有再到帝都,但潘親王和部署們磋商過,覺得在怒炎之領炎陽城雷丁家族的舊址上,再次興建雷丁城堡,重建雷丁家族,再豎雷丁家族聲威,這一舉動,必可令舉國震驚,同時還能起到收買雷丁家族的效果。
雷丁家族自古以來,以忠誠。強大著稱,只在怒炎之領一領之地發展,恪守本分,從不越軌,政治上的野心向來不大。
因此重興雷丁家族,對天陽帝國是有百利而無一害。既可利用雷丁家族的威風震懾國內,又可威懾外國,保得北疆一方安寧。
雷丁家族的精神,曾幾何時乃是天陽帝國的核心精神,引導一國的潮流和信念,代表著積極向上,抗爭不屈的精神。
若不是教廷年復一年的腐蝕。天陽帝國的民風何至於如此墮落,帝國又何至於如此糜爛不堪?
潘親王有此打算,卻並沒有急著宣佈。而是私底下推演這件事的可行性,最終要宣佈之前,還得與丁柯碰個頭,再作定計。
丁柯點頭,那就可行;若是丁柯有不同意見,這個計劃也就難以實施了。
潘親王卻不知,此時的丁柯卻是已經離開了天陽帝國的領土,不斷向西。
天陽帝國以西,有一個銀月帝國,還有許多小王國。到極西之地,中間起碼要橫垮近十個國家。
不過這些國家中,惟有和天陽帝國接壤的銀月帝國在國際地位上和天陽帝國持平,其他王國最多隻能算二流。
丁柯進入銀月帝國的領空,一直在兩萬五千米的高度飛翔。銀月帝國最強的強者也無非是顛峰**聖,自是不可能知道有法皇級別的強者正穿越他們的領空。
即使知道,他們最多也就敢出來打個招呼,問候一聲。對於法縣級別的強者路過,他們一般是不敢過問的。
從天陽帝國往西往北,大部分都是光明教廷控制的國度。一直到極西之地的夢幻之森為止,都可以稱作是光明神瘧佑的土地。
因此丁柯沒有大張旗鼓,避免和當地的人接觸。萬一被教廷的眼線盯上了,通知查林士,到也是一樁麻煩事。
丁柯第江次離開天陽帝國境內。事事都感到新鮮。一路上並不全力衝刺,且行且悟,領悟著自然之道。
只有面向自然,才能理解自然。領悟自然,得到所謂的“道”!
本著這個信念,丁柯在與自然接觸的每一個瞬間,都用心地去體會著,感受著,不放過任何一絲領悟的機會。
越往西行,民風也是變化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