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5部分

大夫提拔,多分到點功勞,就必須好好表現。嗯,以後在下大夫詢問道路情況,乃至行人言辭時,要勝過子貢一籌!

想必,這個憑藉裙帶關係而得到職位的小商賈,對這些根本不懂吧。

子貢這時候來,卻是向趙無恤彙報的,說那輛特製的大車已經接近完成。

趙無恤臉露喜色道:“善!封還人,你來的正好,隨我去看看這輛新的馬車,是否適合在路上行駛。”

趙無恤保持著上司的威儀,也不失謙和,封凜連忙和子貢並排,趨行跟著他朝外面走去。

他們的目的地,是下宮差車王孫期管轄的車輿坊,其中有輪人制作車輪、輿人制作車廂。當無恤等人進入工坊時,卻見匠人們正在為馬車拼裝最後幾個構件、包裹皮革,而設色之匠也在一旁為部分零件染上生漆。

封凜好奇地觀察著面前的這輛大車,它和普通馬車的製作流程也沒什麼不同,但特殊之處在於……它有四個車輪!

子貢和善地介紹道:“樂大司城年邁,大病初癒,不能忍受顛簸,所以君子便讓輪人、輿人造了這種馬車。”

封凜恍然大悟:“原來前些日子,君子去行人署索要那輛閒置的四輪之車,是做這種用途的!”

他剛才就發覺了,子貢習慣性地稱呼趙無恤“君子”,似乎比他喊的“下大夫”要親密,偷眼瞧了下趙無恤的面色沒什麼異樣,也悄悄地改了過來。

趙無恤卻不知道他這點小心思,而是在觀察著眼前的大車。

春秋戰國的雙輪戰車,從夏商時代興起後,便始終是戰爭、出行、運輸的主要工具。

趙無恤常年乘車,短途的還好說,要是連續走上幾十裡,顛得腰都快斷了,而且時不時車軸就會壞掉,在歷次戰爭裡,這類事情史不絕書。也難怪這時代各國的交流如此有限,行程這麼緩慢,除了道路狀況不佳外,還有交通工具落後的緣故。

所以在無恤看來,兩輪馬車,有駕駛輕便,可以在戰場上短途衝擊、賓士的好處。可若是作為尋常的交通工具,就算是內部裝飾舒適的安車、溫車,依然對乘客極不友好。

他一開始也沒太多想法,只是讓人加固車軸,調整力矩。不過,在得到小行人的職守,前往行人署報道時,趙無恤卻在車庫裡有了意外的發現。

那是一輛蒙著灰塵的四輪溫車,它造型獨特,當時就讓無恤驚為天人。這東西,和後世西歐的四輪馬車何其相似,但回到這時代後,他卻是從未在路上見過。

趙無恤一問才知道,這是來自秦國的東西。

數十年前,秦國公子緘與秦伯不和,便出奔晉國來做大夫。這位公子極其富有,傳說他出奔時,帶上了采邑裡的全部家當:先是造舟於大河,將近千輛不同大小、形制各異的牛、馬車綿延十里。從秦都雍城到新絳,這些車輛來了以後又回去拉新的財物,來回八次才拉完。

匹夫無罪,懷璧其責,這位離了祖國,失去了保護的富庶公子,在晉國最終變成了卿族們任意瓜分的魚腩。最後財物散盡,氏族不知所蹤,行人署也把這輛四輪溫車拉回了府庫,卻棄之不用。

“世人不識千里馬啊!”趙無恤蔚然長嘆,然後就毫不客氣地當了一回伯樂。

PS:四輪青銅馬車模型是秦文公大墓裡出土的(未完待續。)

第238章 大車檻檻

趙無恤一見到古樸的四輪車就愛不釋手,馬上把它當做公差費拉回了下宮。

但因為年代已久,很多零件和木構都朽壞了,所以只能讓匠人們拆卸以後仔細研究。結合後世零星記得的樣式,新做一種結實、安全、防震的四輪馬車。

雖然製作過程中遇到了不少瓶頸,造價遠超預算。但在趙無恤不斷提點下,還有子貢這個常年乘車運貨的商賈建議下,王孫期,甚至是郵無正等玩車的行家裡手都參與進來後,這些問題被逐一解決。

君子有命,匠人只得硬著頭皮不斷試驗,最終做出的東西差強人意。

當然,這差強人意,是在眼光頗高的趙無恤看來。而在封凜眼中,面前這古樸大方,堅固耐用的大車,已經達到了天子才能乘坐的規格了。

“美哉大車!”他不由得發出了一聲讚歎。

“穆天子西行時,所乘的八駿駕車,也不過如此吧!”

他也是常年迎來送往的,自然知道路途之苦,雖然這輛四輪馬車還未完工,但任誰都能看得出,坐在這樣的車上,定然是種享受。

輪人們製作出更粗壯也更強韌的車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