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莫急,若說當時遺蹟可能有一處,也不知真假,不如請陛下隨貧僧往後山去看。”方丈住持大師對即將起身的楊二說道。
“呵呵!好!反正到你這裡了,隨大師去後山走走也無妨,大師請~”
“陛下,請~”說完,方丈住持在前,楊二和穆先生在後走出方丈居室。
北固山地處江中,甘露寺正處在半山。出的門來,即可遠看大江,近看山景。
一行人不緊不慢的走在廟後的小路石階之上,周圍草木青青,鳥語花香,環境幽雅,讓楊二不禁喜歡。
“陛下,就在這裡。”
走不多遠,老方丈用手一指石階前方不遠處的一塊青石。
“哦?就這大青石麼?這是古蹟?”
楊二滿臉狐疑著,卻見穆先生徑直走向那塊大青石。
“呵呵!還真是啊!穆某看,一切皆可腐朽不存,但這青石卻萬年不變。”
穆先生看了這青石不禁有感而發大笑著說道,似有大發現一般。
“這~這難道就是孫權、劉備用劍劈過的那塊石頭?”楊二走過去仔細看了看這塊外表一般的青石說道。
“只能是這塊石頭了,你看上面左右兩道齊整的斷口。“
“陛下,這就是本寺古記年譜上記載的“試劍石“,說的就是當年孫劉二王以石試劍立誓一事,這也是本寺現今唯一遺存的實物證據了。“老方丈住持上前雙手合十說道。
“呵呵!大師此言差異!差異!若說最大的物證不是此物而是它~“
說著,楊二回頭手指不遠處的那座古樸而莊重的寺院,“甘~露~寺!它就是見證那段歷史的最佳物證,朕來此不虛也!呵呵呵呵~“
楊二說完大笑不已,此番言論也讓穆先生頻頻點頭而笑。
眾人再次回到甘露寺中,這才開啟了遊覽寺廟之旅。
在住持方丈的親自引領並全程講解下,楊二和穆先生算是徹底的認識了一遍這古老的寺廟。寺院確實規模不大,但寺廟功能極為完善,且建有獨立於寺廟的餐館和供香客歇住山中的客房。
這樣吃住遊功能完善的寺廟,在楊二眼中不亞於後世旅遊景區的一座多功能星級酒店。
一個時辰之後遊覽完畢,楊二見時間已經不早了,便要跟老方丈住持大師告辭。只是,又被這老方丈引入方丈居室內。
“陛下,老僧這寺院遠離京城,自古以來難得有天子登門。今有幸迎來了我大隋皇上,還請陛下不吝惜筆墨,為鄙寺留下一方墨寶才是。“
“哦?這是讓朕為貴寺揚名麼?也好。“
楊二一眼便看清了這老和尚的企圖心,便爽快的答應了下來,走到已經在桌案上鋪開的空紙前,早有小沙彌將墨研好走到一邊。
“穆老,題些什麼好呢?“
楊二回身看向穆先生,他知道穆老是大科學家,學識廣博,是自己肚中這點高中學歷的墨水沒法比的,便徵詢下穆先生想法。
“難道你沒學過一首辛棄疾的詞嗎?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穆先生輕吟兩句來提醒著楊二。
“知道了,學過~呵呵!學過~正好可用在此處。“
楊二大喜提筆疾書,就在白紙上洋洋灑灑的用他最擅長的行楷,寫就一首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詞來,這是他在高中時期最喜歡的一首宋詞,每一句都記得非常清楚。經穆老提醒之後便信手拈來用了。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一字不改,一揮而就,真可謂霸氣側漏。
寫畢,楊二取出印章蓋在了具名落款處,這才露出欣慰的笑容來。
飛艇再次起飛,緩緩的升入高空,北固山變得越來越小,而甘露寺幾乎消失在了濃重的綠意之中。
楊二抬頭看向遠方越發像一根藍色絲帶的長江,一時沉默無語。
“小楊,你剛才提的詞,雖然應景,但也不能一字不改啊!特別是詞中還記載了金人南下侵宋的典故,你這還怎麼向觀瞻者解釋啊!“
穆先生來到楊二身邊小聲說著。
“哦?是嗎?我怎麼不覺得,就那麼一氣呵成了。上學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