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我潼關和河東本為一家,今年朝廷撥付的軍士餉銀倒是足額,但少有糧草到來,我潼關多得河東晉王接濟,現如今糧草不缺。再說,我潼關有老王爺鎮守,誰敢來犯?我等三將空有一身本事,在此也無甚用。既是晉王千歲點將魏將軍,且為河東郡禁軍大營首將,強似我等在此守關,不如放魏將軍前去。他日若潼關有急,讓其在回守潼關也不為遲也!”尚師徒建議道,心中也為自己好友高興。八馬將新文禮也不禁為魏文通感到高興,甚至心生羨慕之情。誰不知河東是個好地方啊!聽說施行的是先軍政策,軍隊中裝備了不少好東西,那裡計程車卒個個都是精銳好兵。
“魏將軍你可願去?若去,老夫這裡也不攔你。我那皇侄兒可是對手下大將們不薄啊!想是他此次西征吐谷渾手下將領不夠,才有了借我潼關守將之意。”楊林收起了笑容,嚴肅的對魏文通說道。
“既如此,王爺,本將就如他所願吧!如潼關戰事起,魏某有召必回就是。”魏文通起身拱手鏗鏘的答道。對他而言此次調動原本就是一次升遷,再說靠山王爺和晉王也原本就是一家,自己效忠誰都是一樣的。相反,自己保晉王肯定會讓靠山王楊林更高興才是。還有一旦晉王登基為帝的話,那今後的好處簡直不敢去想了。
“好,你回去準備下,兩日後攜家小往河東潞州去見司馬大人裴世矩履新。本王這裡有新文禮和尚師徒兩位將軍在,你自可安心去,今後好好聽從晉王差遣,以你的本事,在那裡必可成就一番功業。”楊林鼓勵著自己這員心腹大將道。其實,河東的變化早已看在老王爺眼中,從河東的發展,他就已經看到了未來皇朝的興盛,對此,老楊林對自己的選擇深感欣慰。
再說,身在河東潞州晉軍大營的李景,收到楊二的信後,根本沒有一點猶豫,忙將練軍事務先交接給副將,帶著梁師泰及兩人的隨軍護衛共1000人,便馳馬趕赴澤州方向,前往瓦崗山寨。數日後,便順利的在盧照鄰和伍天錫兩人的引領下與焦方和伍魁作了交接,焦方和伍魁二將仍舊歸附澤州為伍天錫副將,只是這次澤州的州治搬遷到了濟源城,與瓦崗形成了隔河相望的犄角之勢。
從此,李景為主將,梁師泰為副將,二人聯手成為瓦崗山寨的鎮守之將。楊二因有這兩個心腹愛將鎮守自己極其看重的瓦崗山,也從此再無擔憂。他心中暗笑,就算以後你徐茂公生出花來,也別再想輕易踏入我瓦崗半步。
只是楊二沒想到,一場針對他的陰謀正在醞釀中。。。。
京城長安,雖然已經步入了冬季,但街上的各色行人仍然很多。酒店、賭坊、煙花柳巷等地仍然是很多富家公子們常去盤桓的場所,南來北往的客商們給這座城市帶來了足夠的活力。雖然這座都城和大隋的其他城市一樣經歷了缺糧的危機,但在這裡百姓們缺糧的恐慌少了很多。特別是驅趕了幾乎所有的流民到河東郡之後,這座城市顯得有秩序的多了,雖然米店的糧價比往年上漲了至少三成,但這對於聚集了眾多高官、富豪的京城來說完全不當成事。加上文皇針對糧荒作出的一些針對性政策手段的實施,普通百姓雖然日子艱難點,但還是可以安然度日的。
晉王府中,太傅宇文述正在和左庶子張恆商量著什麼,兩人臉色都顯得非常嚴肅。
“什麼?張大人你是說你的衙門中也被安插了越王的人?”宇文述此時提高了音調,不安的追問道。
“是啊!太傅大人,今日午後那宇文凱持尚書省的任命文書,到我府衙就職太常卿一職,將下官的心腹調離了去。很顯然這是以宇文凱節制本官,間接的削去了本官諸多許可權,唉!”張恆輕聲說罷,不由得嘆息一聲。
“看來至千歲爺出走河東後,這京城的天就成了太子黨的了,三省六部衙門中要麼站隊太子,要麼就被裁換,朝堂中近8成朝臣都依附了太子府,據說連那守護京城的禁軍也全是太子黨的黨羽,楊素手下的爪牙還在四處暗捕我晉王府留守城中的人員,也不知軍情處千戶王德現在情況怎樣了?已有數日不曾見他來府中了。”宇文述同張恆就現狀小聲的唸叨著,兩人對嚴酷的現實情況頗為無力。
“老爺,軍情處王千戶來了,就在門外候著呢!”一個家僕從外間充滿進屋後,小聲對宇文述說道。
“呵呵!真是不經老夫的念,正說此人,此人就到了,讓王大人進來吧!”宇文述和張恆都被這個趕巧的勁逗樂了,趕忙讓家僕去請王德進來敘話。
“太傅大人,哦,張大人也在。下官突然拜訪多有冒犯了,請兩位大人見諒!”王德邊進門邊拍打著肩頭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