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
“朝見先生,近兩年未見了,先生蒼老了許多了,快坐下說話。”
“唉!主公不知,那吐谷渾地處高原,日照之強、風沙之大便是中原不曾有的,經年累月如何不老?好在眼下吐谷渾之地發展良好,所產糧食不僅可以自足還可接濟河西走廊駐軍,少了關中往河西運糧之苦。”何充當著眾人唸叨著。
“朝見先生,從我大隋遷居過去的百姓過的怎樣?還能適應那裡的水土氣候麼?”楊二就自己最關心的問題問道。
“呵呵!主公啊!別的不敢說好與壞,就這移民填入吐谷渾之策便最為高明。這些漢民百姓進入吐谷渾不光帶去了高明的耕種技術,還帶去了我漢民的生活方式,這些深深的改變了當地藏羌民族的生活,現在那裡的遊牧民越來越像我漢民了。又因當地男人稀少,我漢民男丁便與其通婚,多已生下混血子嗣,吐谷渾原本沒有文字,這些孩童從小便接受我漢族文化,說我漢話,著我漢服,以致民族間極為和睦,就算吐谷渾高層某些有異心之人想造反亦是不可能了。”何充笑著說道,樂的山羊鬍直顫。
“何儉使,吐谷渾除了糧食可以自足,還有其他物產麼?能否自足?”盧照鄰現在主抓民生經濟這塊,便插言問了這個相關的問題。
“呵呵!盧大人,吐谷渾自歸附我朝便再未動兵,就因各種物產都能自給自足,無需向外劫掠。吐谷渾國中有一西海湖,湖面廣大且為鹹水,潞州解池鹽場早就在那裡開設了幾處大型鹽場了,如今我吐谷渾西海精鹽產量不亞於潞州,所產之鹽還能對西突厥諸藩國、党項及吐蕃各藩外銷,換取金銀牛羊等;吐谷渾高原鐵礦、銅礦、芒硝等蘊藏豐富,現多有開發;西海周邊近期還發現了幾處產量較高的金礦也正在開發之中,這吐谷渾之地可是一個聚寶盆啊!主公的遷民同化政策實施不到兩年卻已將吐谷渾牢牢的攥在了手中,再也無法分裂出去了。”
“好啊~,今後但有所據之地,不管是突厥還是南方百越,不管是契丹還是新羅,都可沿用吐谷渾之遷民同化政策,一則可使蠻夷之地歸化;二則可開發當地物產資源;三則可保疆土永固。朝見先生有大功於我大隋,本王要重重的賞賜與你。”楊二聽罷何充之言激動不已,這吐谷渾實施的新政只不過是自己的一次嘗試,竟不想效果如此之好,這讓楊二對今後的開疆拓土大計更有信心了。
“呵呵!稟主公,下官所作均為分內之事,盡是按照主公之意行事罷了,談不上什麼功績的,能得主公重用和信任已是下官最好的賞賜了”
“不!今時不同往日了,本王一直在想改革我朝吏治,原先的三省六部制已不能適應今後我朝發展。返京之後,本王準備成立皇家政務院,下屬六部一處,這其中的外事民族部首任閣相便是你杜充,為本王打點與他國交流及歸附後的民族關係。其餘各部魁閣待返京後再定。”
楊二此言一出,當場震驚了眾人。
盧照鄰眼中滿是憧憬,有心想細問一番,但卻不好開口,開口了便有自薦之嫌,反而不好。現在看來處於晉王勢力頂端的這極少部分人中,只有何充確定了今後的地位,成了六部相之一的外相。其他五相一處閣魁未定,這讓同樣功勳卓著的盧照鄰怎能不心生遐想,心馳神往。
“下官多謝主公信任,定當鞠躬盡瘁為主公分憂。”何充也是萬沒想到自己能一步飛天,能成為首任外相,最為激動的是自己成了主公心腹集團中的一員,這種信任是無法用金錢換取的。
“好!回去後好生做好手上事務的交接,勿使吐谷渾生亂。”
“主公儘管放心就是,有吾弟何勇在,吐谷渾的天變不了的。”
楊二聽罷,不住點頭,何勇其人,楊二也是瞭解的。
座間,柴紹一直在旁聽著,這吐谷渾國事他無法諫言,聽了何充在吐谷渾執行的乃是晉王楊廣的新政,而且成效顯著,早驚得呆了。在他眼裡,這些異族要麼全殺絕,要麼使其成為奴隸不得翻身。怎想到還有另一條可使民族相融的和平征服之路?自己所屬的晉陽對待突厥韃子除了殺就是殺,殺來殺去的以致民族矛盾越積越重,邊患永無止境般的存在。
“唉~”在牽著李世民回返館驛路上,柴紹不住的輕聲嘆息著。
“姐夫可有不快之事?為何總是嘆息啊?”李世民晃著柴紹的手天真的問道。
“百年邊患,漢胡相互殘殺,我晉陽百官無一解決良策,竟全不如晉王一人。想那西邊的吐谷渾從來就是不亞於突厥的大敵,卻在晉王治下不到兩年便成了大隋永固之土了。姐夫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