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就是了。”
“呵呵!是,陛下。裴某真是愚鈍了,還請穆先生明日到我衙門商討教改試點一事。陛下,微臣就先告退了。”裴蘊知道楊二還要和穆先生、麻部長商談其他事項,便連忙告辭退出了御書房。
見裴蘊離去,楊二這才哈哈大笑起來。心想,穆先生一句試點,便讓這場古代的教改變得條理清晰起來。怪自己怎麼沒想到這點,還一個勁和裴蘊爭執者一些說不清的細節。這讓他怎麼可能和思想固話的裴蘊講得清楚。
“多謝穆老一句話點醒夢中人啊!讓裴蘊一下子就覺得這教改有了方向了,否則,可是將我煩悶的死。”
“呵呵!小楊啊!有些事情現在這個時代無據可查,無法可依就只有一步步慢慢試著來。試著扭轉這個時代的人固有的觀念。”
“穆老說的是,你想一步實現所有心願是不現實的,就這義務制教育,不試點個三五年,讓天下學子知道他的好,就根本無法普及。首先,百姓的觀念就難以扭轉,當心強推招不到學生。”馬叔謀插話道,也算是說到了一個關鍵點上,這又是楊二未曾想到的。不由的點了點頭,壓下了自己心中急躁的想法。
“好了,你們都說的對,慢慢來,先做給天下人看,然後再說全國推廣的事情。對了,隨我到後花園涼亭去喝茶吧!咱邊喝茶邊說事兒。”
“好!走,喝茶去。”
三人出了御書房往後院花園走去。
落座後,宮中侍女上了茶水點心後離去。
還是楊二先把自己心中所想的話題說出,穆先生是長者,自然要聽聽他的看法。
“穆老,您看如果從洛陽修一條鐵路去往廣東,再從廣東經廣西修到安南州,以便人員和貨物的週轉,您看可行麼?”楊二試探著問道。
“呵呵!小楊啊!你這可說是痴人說夢了。我就問你一句,你能在長江上修建一座鐵路橋嗎?”
“啊?這~”楊二一下子便被問住了,張口結舌的答不上來。
“別說修鐵路橋公路橋了,就是搭一座浮橋都極為不易,我看還是趁早打消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我們哥們之間聊聊倒是可以。”麻叔謀補刀道。
“若是避開長江呢?直接修廣東到安南這段?”楊二不死心的問道。
“這段也是非常難的,兩廣一帶多的是大山,一座十萬大山便是難以逾越的。需要修建鐵路隧道,否則就別想了。但~”
“穆老,別但了。修隧道難度和長江上修橋一樣修不了,李春就是再神通廣大這兩樣也沒辦法。”楊二沒等穆先生說完,就直接打斷了他的話,洩氣的說道。
“呵呵!這就是客官現實,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啊!小楊你也莫去多想了。”
“唉!不想不行啊!交通不解決,內地的漢人就不可能去安南和緬甸落戶,這樣那片領土遲早還要丟的。”
“依穆某看,莫說是鐵路難修就是公路也非常難以打通的,那邊可是喀斯特地貌特徵,全是大山。就是在後世那裡也是交通極為不便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窮的地方之一,這不像印度大陸。若是要在印度大陸修鐵路的話就十分的方便,全是平原。”
“那後世的印度阿三還不是窮的打鬼?”麻叔謀插言道。
“呵呵!那是因為印度阿三人種的問題,印度大陸資源豐富,若是換做他人擁有那片土地,早富起來了。”楊二懟道。
“是啊!印度被英國殖民時期就發展的很好,經濟遠超同時代的中國。”穆先生道。
“哼哼!等我大隋人口數量上來了,那片大陸也是我們的。還是先別管阿三了,先說說如何解決安南和緬甸的交通問題吧!出臺了那麼多的優惠政策,可就是沒一家漢民願意遷去的。就是隨軍的家屬,也多有和轉業退伍的老公回中原老家安居的,那裡留不住人啊!”
“其實也別急,反正現在也沒哪個國家跟你搶那塊地方,至少數百年裡我們沒有對手。不如以同化當地人為主,呵呵!我這老廣的老祖宗不也是嶺南一帶的蠻族嗎?最後還不是被漢化了的。其實要做的事情非常簡單,你不是要教改興學嗎?不如就在那邊也同步施行,派老師過去總可以嘛!先讓土著的後代說漢話、識漢字、穿漢服、學漢儀,不出三代便全部漢化成功。何需往那裡遷民?”
“嗯~穆老說的有理,不愧是有見識的大家。此法可行!但還請穆老想想如何讓當地經濟與我內地同步發展?我內地客商過去極不方便,就算去了也只在沿海幾個城市展開貿易,內陸沒人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