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瑒年方16歲,和自己同齡,唇紅齒白,面目清秀,一表人才。與自己妹夫羅成的自帶英武之氣不同,這蕭瑒溫文爾雅一派書生卷氣;這蕭瑒學識在大隋朝同齡人中亦屬上乘,為人處世能力在梁國上下有口皆碑,也是梁王蕭巋的眾多兒子中最傑出的一位,最為關鍵的是這蕭瑒與自己皇后蕭美娘姐弟關係最好,這無形中更使楊二對其產生好感,楊二甚至在一瞬間又想到了自己的小妹蘭陵公主,若是這蕭瑒還未成婚不妨撮合一番,讓我楊家和蕭家來一個親上加親,想到這裡楊二心中慢慢有了主意。
“岳丈,小婿此番過府一是為接回美娘,二是專程前來致歉的。前些時日,因小婿改革吏制,百官多有不解之處,小婿便每日被群臣過度糾纏,以致無暇安排與岳丈暢談,此乃小婿之過也!望岳丈大人多多包涵。”楊二說罷,起身以子輩身份對蕭巋深躬一禮。
“陛下使不得!”蕭巋見狀大驚,趕忙起身欲要扶起楊二。
“陛下,小女現在內宅與她孃親閒話,待陛下走時自可帶回皇宮。”蕭巋接著說道。
“呵呵~此事不急。小婿還有一事想請問岳丈看法。”
“陛下是說在梁國施行大隋新制吧!”蕭岌插言道。
“正是,請問六叔對此有何高見?”
“吾與三哥在來京城的路上便有了決定了,我梁國蕭氏願接受陛下新制,改造我梁國。三哥都不是外人,你對陛下說說吧!”堂堂大隋皇帝稱呼自己為六叔,這讓蕭岌極為受用和感動,不禁對這位侄女婿多了幾分好感。
“是啊!六弟說的是。陛下,現在梁國我蕭氏歷經三世,便是最大的世家,願從我蕭氏一族開始接受新制施行,願將蕭家土地變更為國有,納入大隋土地管制。但改制所需費用頗大,恐我梁國承擔不起,還需朝廷予以支援才是。”
“呵呵!能用錢能解決的事情就都不叫事兒,梁國土地改制,施行我朝統一土地制度,已經晚了一步,甚至落後於吐谷渾州,從現在看來已是迫在眉睫,若進展順利便能趕上春種,若是再晚則會錯過來年春耕。此事既然岳丈同意,便去內務府衙與裴相具體商議細則,以便儘早派遣官員前往指導施行。”
“是,陛下。明日本王便親自前往內務府與裴相商議。”
“嗯!還有便是駐軍一事,岳丈應該知道,蜀國欲借蜀道險不宜進兵抗拒我朝駐軍,且反對我朝新制施行,欲獨立建國,分列我大隋國土,此乃叛逆!小婿欲從荊州進軍蜀地,平滅蜀國。如此必須駐軍梁國以圖蜀國;還有,小婿早欲圖滅陳一戰,梁國江陵等地便是最佳的出發地,可突破長江天塹,順流沿江而下直抵建康,一舉滅陳。故我朝在梁國駐軍勢在必行,還望岳丈為我朝開啟方便之門才是。”楊二此番話合情合理中又帶著威壓,根本是不容反駁的。
“陛下,我蕭家三世多蒙歷代隋皇庇佑,方能偏安一隅。否則也早已不復存在了。一損皆損,一榮俱榮,為大隋統一全國,我蕭家願接納大隋將士進駐。駐軍糧草也可由我梁國一力承當。”蕭巋當場作出表態。這一問題,蕭巋和蕭岌、蕭瑒三人這幾日都在討論,得出最後的結論便是,大隋駐軍乃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與其這樣不如爽快接受。再說,從根子上算,楊蕭兩家本為一體,兩姓通婚早已有之,現在自己女兒已然成為大隋皇后,身份極為顯赫,由此蕭家便是大隋響噹噹的第一外戚家族,地位在大隋僅次於皇家,這將讓蕭家後代子孫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他這個大隋國丈的身份也遠勝於附屬小國王爺的爵位。想到此節,哪有不同意駐軍的。
“好!岳丈深明大義,小婿就此先行謝過,還請岳丈得空去往防務部與宇文防相簽署駐軍事項。”原本以為還可能要費一番口舌,至少會討價還價一番,卻不想出乎意料的順利,楊二也由衷的高興。
“陛下,我梁國學子可能參加明年春試?”一直不對政見插言的蕭瑒突然問道,他這也是代表像他這樣的梁國讀書人問的。
“呵呵!就是那陳國學子來我朝春試,我朝都不拒絕,何況梁國學子?明年科舉將會改革,會更加有利於天下學子出仕為官,具體細則將在月末出臺,以昭告天下。同文(蕭瑒字)賢弟可耐心等待幾日便知。”
“對了,岳丈。不知同文賢弟是否婚娶?”
“呵呵!陛下,我這瑒兒素有大志,這兩年常在各州府遊學,廣結好友,那裡有空談及婚娶?我與他六叔也為此催促過他數次,但瑒兒從不放在心上,只說尚未遇見有緣之人,我與他母親也是無奈啊!”蕭巋撫須輕鬆的說道,他知道自己兒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