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流向深圳灣,望過河那邊可以看清香港新界落馬洲的村落;回望近處,只見許多正在施工的工地,高聳的機械塔吊伸著長臂不停地轉動著。梁湘介紹說,羅湖新城區計劃興建100多幢高層樓房,是目前全國高樓群最集中的地方,已成為市區最繁華的金融商業中心寶地。*指著西北角馬路對面一幢被腳手架和安全網裹罩著的工地問梁湘,那幢樓要建多少層?梁湘回答說,那幢樓叫國際貿易中心大廈,設計要求建53層,頂部設有旋轉觀光圓形大廳,是目前國內最高的建築物,而且是施工難度最大的建築工程。*聽後滿意地點著頭。
1984年鄧小平視察深圳前後(3)
轉眼間已是時近黃昏,漸漸變得灰暗的天空現出一片橙黃色的彩霞。天台上北風勁吹,氣溫只有9攝氏度,襲人的寒風把旁邊工作人員身穿的呢子大衣掀起了衣襟,身上只穿著深灰色普通便服的*,兩次揮手推開陪同人員要他穿上的大衣,站在天台上久久凝望著,展現在他眼前的新城區,在夕陽和彩霞映照下,景色絢麗燦爛;特區建設者用雙手和汗水建造起來的一座座高樓,猶如在南國大地上矗起了一個個巨大的令世人矚目讚揚的”驚歎號“。*目睹這些鼓舞人心的建築藝術符號,腦子裡原有的”大問號“一下被抹掉了。深圳短短4年間奇蹟般的變化,激起他老人家的思緒,他對梁湘說,都看清楚了。深沉的眼神裡閃亮著興奮喜悅的表情。
*一行離開天台下樓來到馬路邊,早在半個小時之前,已有許多市民意外地發現了他們,喜出望外的群眾,一直在大樓外面等候著,訊息傳開後,人群越聚越多,當*一行乘車離開時,滿懷崇敬愛戴之情的群眾用熱烈的掌聲夾道歡送。旅行車穿過商店林立的街道,坐在車上的*掀開窗簾凝望窗外,暮色中的羅湖新城,人流熙熙攘攘,一片繁榮興旺,徹底告別了昔日荒涼蕭條衰敗的景象。
五25日上午10時,休息一夜後精神奕奕的*,在市領導和隨行人員陪同下,來到深圳河畔富甲一方的漁民村。一排排兩層高的小洋樓在陽光之下耀眼生輝,使貴賓們眼前一亮。村党支書吳柏森特意穿上新買的拷花呢大衣,腳踏擦得烏黑髮亮的皮鞋,早早就站在村口迎接貴客。*一下車,他便快步走上前去,緊緊握著*的手久久不放,突如其來的驚喜使他興奮激動得不知道說什麼好,想了好一陣子才說出”歡迎您,歡迎您“!梁湘提醒他說:你請小平同志到家裡坐下來慢慢談談吧。吳柏森連聲說好好好,興沖沖地把貴客們領進自己的家裡參觀。入口大門掛著紅燈籠,寬敞的客廳裡鮮花怒放,大瓷花瓶插著濃綠的富貴竹,一套高階組合音響安置在客廳一角,長短皮沙發擺在主牆一邊,春節前夕迎來貴賓光臨,更加增添了濃厚的喜慶氣氛。
吳柏森領著客人走遍樓上樓下,兩個客廳各有一臺大彩電和其他家用電器,臥室裡的傢俱被褥全是新的,10多平方米的廚房裡,冰箱、洗衣機、煤氣爐、電飯煲、熱水器一應俱全。*參觀完之後來到客廳坐下,他詢問了吳柏森的家庭經濟收入情況。吳柏森興奮地說:”我現在生活上什麼都不缺了,家裡什麼都有了,真是連做夢都沒有想到我們這些窮苦的漁民,能過上今天的幸福生活。現在村民都說:翻身不忘共產黨,致富不忘*,感謝鄧伯伯的好政策。“*糾正說:應當感謝黨中央。
吳柏森接著彙報了漁民村的變化。他說:60年代以前我們靠出海捕魚為生,村民住的是茅棚,吃不飽穿不暖,生活十分貧困,公社化後漁民村也沒有什麼變化,那時沒有資金買不起機械漁船,近海的魚越來越少,收入越來越差。辦特區以後,改革開放的富民政策使漁民村最先得益,我們利用與香港新界只有一河之隔的優越條件,同港商合作搞來料加工,興辦工廠,開辦餐廳、商店和其他服務業,還購買了10多輛泥頭車搞土石方運輸。幾年來漁民村集體經濟發展很快,1981年全村戶戶收入過萬元,成為全省第一批萬元村;1982年全村由集體統籌建房,每戶建一幢2層6房2廳小洋樓,資金由集體負擔1/3,2/3由集體先墊付,村民分期還款,不到兩年家家都還清了;1983年全村人均收入達到2300元,吳柏森還向客人亮了家底,1983年他一家平均每人月收入達500多元。坐在*旁邊的女兒鄧榕怕聽力不好的父親聽不清,便大聲說:老爺子,比你的工資還高哪。
1984年鄧小平視察深圳前後(4)
走出客廳,*等來到村裡的花壇假山前面,高興地同吳柏森等村幹部一起合影留念。告別漁民村時,*沉思著說:全國農村要達到漁民村這個水平恐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