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發達的國家中,絕難找到這樣的範例。對於此,我們不妨看一下經濟學家黃衛平教授的論斷:
“在這個世界上凡是靠房地產拉動的國家,結果沒有不是崩盤的,世界老大美國靠房地產拉動經濟結局是崩盤;世界的老二日本靠房地產拉動經濟結局是崩盤;世界經濟中間早已把中國的房地產列為崩盤之列……凡是這個地球上靠房地產拉動經濟的國家結局都是崩盤,尤其當房地產和金融緊密結合成為一種金融衍生工具時,不崩盤那簡直就不是經濟。”
衝破房地產迷霧的唯一出路
在這裡,也許有人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既然房地產擁有如此的暴利效應與投機本質,那麼,為何還會出現大量的“炒房團”?
還有,既然房價已經高昂到離譜的境地,從單純的消費品、準公共產品演變成為投資品、奢侈品的時候,民眾對此也存在著清醒認識的時候,為何還要繼續購房呢?
以上情況的存在,難道不能說明,儘管房地產泡沫已經到了吹彈即破的程度,但卻仍然擁有調劑民生,儲值增值的作用嗎?
在這裡,我們的答案是——這種現象的存在,恰恰說明了房地產行業的投機性質,更說明了房地產行業暴利效應的存在,是惡化民生的總根源。
在中國的現有經濟環境下,民眾集體窮困的現象已經成為了共識,正如前面我們所說的那樣,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則是,面對時刻可能到來的通貨膨脹,在貨幣購買力持續下降的壓力之下,我們的民眾卻缺少有效、穩定的投資渠道來致富。
在公認為經濟狀況最為發達的美國,由於建立起了完善健全的社會福利保障機制,美國民眾可以投資養老保險的方式,來取得相當不菲的收益與回報。
再者,美國擁有堪稱全世界最健全、最發達的股票市場、期貨市場,在這樣的市場中,行情的跌漲是很難由少數機構、個人所操縱,更是很難為政府所左右,基本上要取決於市場的自身規律。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許多專業機構、經濟門類的學校,都會向普通民眾傳授一些判斷行情的方法。
以美國的大學為例,他們在教學中向學生所傳授的幾種股票估值法(例如DMM模型、DCF模型等等),其古老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本世紀初,其簡單程度保證了即便是文化水平較低的民眾,也能夠較輕鬆地掌握,而這些股票估值法的準確程度之高,往往可以達到95%以上,足以令任何一箇中國股民驚歎。
然而,當這些股票估值方法被移植到中國來的時候,往往就會失去效用,變得不再靈驗,這其中的原因,就在於中國的股票市場儘管已經行進了將近30年的時間,卻始終沒能夠擺脫其“政府融資平臺”的尷尬身份,由於受宏觀經濟政策的影響過大,和市場法則摻雜在一起之後,就變得撲朔迷離,難以判斷。
證券市場的風險過大,儲蓄型投資的風險雖小,收益率卻實在太低,在這樣的情況下,投身樓市自然就成為了億萬升斗小民最理想的選擇。
房價雖然高高在上,但是卻看不到下降的趨勢,整個房地產市場的火爆,使得民眾認定了房價只會上升絕不會下降,由此紛紛將儲蓄投入樓市,希望透過炒房的溢價,來彌補通貨膨脹所造成的損失。在這些旨在增值的投機性資金的刺激下,樓市如同被打入了一針又一針的興奮劑,在源源不斷的資金推動下,衝擊著一個又一個房價的制高點。在這種社會資源嚴重傾斜之下,本應當以保障性住房為主的房地產市場,最終蛻變為旨在尋求利益的投資平臺,而其帶給社會、帶給國民經濟的負面影響,也就在“買房增值”的前提下被淡化了許多。
。 想看書來
那些更有效的措施
當我們對房地產行業有了以上的瞭解之後,就應當明白這樣的一個道理——僅僅是反思與批判,對解決現實問題的意義並不大,更對房地產行業還原民生本質,實現房價的理性迴歸無所裨益。
因此,無論是對於促進國民經濟的良性發展也好,還是提高民眾生活品質也罷,最應當為我們所關注的,應該是尋求一條切實可行的出路。
事實上,為了為中國的高昂房價尋找解決方案,許多學者已經針對我們所提出的三大因素,進行過極大程度的努力。
針對問題產程的根源,的確有許多措施,比現時採取的短期性政策更為有效。
首先,在許多金融學者看來,快速調節匯率,是解決流動性過剩的最直接手段。當匯率被調節到一個適當的比例時,平衡進出口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