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雖是九卿之首,但只掌宗廟事,不直接管理行政事務,太史是太常最主要的部門,人員編制很多,其中以掌故這個部門人員最多。掌故類似現今的國家檔案館,其中還有一項職責就是錄事,除了軍政兩衙的重要事務,還要為皇帝、太子及主要后妃編寫起居注,就是皇帝等人每日日程安排,說的話辦的事,甚至連臨幸之事也要記錄明白。
姜靖初立朝時,身邊總會有一名輪值錄事跟隨左右,姜述的一言一行皆記錄得十分詳細。這種沒有任何私密的日子,姜述很不習慣,就以保密為由,由女衛接掌這份工作。女衛的主要任務是安全保衛,文筆好的不是太多,接管這項任務以後,經常出現疏失,文筆也不行,這讓太史衙門的老頑固們十分不滿。後來反映到姜述這裡,姜述想了一招,在太史衙門設了一個內宮錄事部門,由蔡琰負責,記錄皇帝、太后、皇后、嬪妃、皇子公主的起居注。蔡琰是才女,不僅自身文筆好,身邊的女官丫環也有幾位才人,從女衛手中接過這項執事,幹得井井有條,記錄之詳細,文字之精闢,讓太史的老夫子們都無話可說。與以前錄事記事不同的是,以前錄事記錄諸事,當天帶回掌故存檔,蔡琰領銜記錄的起居注,每月歸檔一次,而且歸案前需交姜述審閱,若有涉及保密事宜的,就歸在宮內密檔中。如此既讓太史的老頑固們無話可說,又能保證宮中秘事傳不出去。
蔡琰編起居注是姜述時定下的規矩,姜靖監國自然不便更改,按照慣例,每月親自審閱一下,定一下需要歸於密檔的資料。姜述傳記雖是太史衙門提議,但由蔡琰執筆,實是最合適不過的人選。蔡琰與姜述算是青梅竹馬,未婚前就是師兄妹,對姜述生平熟悉異常,近十餘年負責宮內起居注,她領銜擔當此任,合朝文武無人提出異議。
依照荀攸最初思路,蔡琰執筆姜述傳記的初稿,肯定對皇家有利,即使姜靖包括張寧也是這樣認為,但偏偏這件事情又生出波折。
盧毓不是尋常人,荀攸尋出破解之策以後,迅速想到應對方案,當天就去拜訪已經賦閒在家的蔡邕。蔡邕是與鄭玄、胡昭等人齊名的大師級人物,身份十分特殊,他不僅是姜述的岳父,蔡琰的父親,還是姜述正兒八經拜的老師。但是蔡邕出身中小世家,想法比較頑固保守,在某些事情的看法上,與行事溫和的姜述就不一致,跟做事相對偏激的姜靖更不對付,與盧毓這些世家大族代表卻有不少共同語言。
盧毓與蔡邕見面,當下開門見山,將個人對姜述的功過評述一一道來,盧毓此行有備而來,所言正中蔡邕胃口,蔡邕當下拍手稱絕。盧毓最後說道:“陛下豐功偉績,無謂是誰治史,都不敢輕貶一言。但是人無完人,陛下此生也有瑕疵之處,如今娘娘治傳,若皆是讚美之言,就失了史官治史真誠之要。伯喈公若有暇,可以進宮多溝通,畢竟這是流湧千古之大作,勿讓後人非議。”
若說蔡邕這人,人品才學世人稱道,因是舊學名士,思想偏於保守,對新政尤其對打壓世家之事看不慣,這次受了盧毓挑唆,隔三岔五就去宮中,與蔡琰討論這篇傳記。
蔡琰此人也是才女,學識方面平生最服兩人,一是夫君姜述,二是父親蔡邕。她自嫁進宮中,主要負責蒙園教育,對外界政治鬥爭很少過問,起居注名義上由她負責,實際上是由姜述欽點的數位女官具體起草。蔡琰受父親影響,編寫姜述傳記費了不少心思,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將姜述平生功績一一述來,但在點評上卻有些傾向蔡邕的觀點。
姜靖讀完這份初稿,不由傻了眼皮,事實論述清楚,文筆十分流暢,可是評論卻似為世家人喊冤。若是別人所寫,姜靖大不了尋些不是,讓他重新撰寫,可是蔡琰是父皇的后妃,在後宮名分排在前列,很有影響力,而是脾氣很倔強,若是處理不好,將會憑空生出風波。
就在姜靖心思對策之時,這篇文章已經傳出宮外,以盧毓、李勝為首的世家子弟紛紛稱好,影響越來越大,就是大齊報出文闢謠,效果也不是很好。
姜靖這時才琢磨出味道,原來自盧揚上表奏請為姜靖立傳,背後就隱藏著陰謀,不一小心陷入其中,現在左右為難,無論如何處理都是一件棘手的事情。
所謂旁觀者清,太后聽說這件事,在姜靖請安時,提點道:“你蔡姨娘寫的是傳記初稿,只須將記事與評論分開就是。記事可以在日報上刊載,評論則有百家之言,你姨娘寫的是一評,可以有無數評,你母后可以評,你也可以評,文和公、文若公都可以評。只要大齊日報在手,還需要顧忌這篇文章嗎?”
第二卷奪嫡篇VIP卷第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