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時刻保持專業、認真、勤勉的職業精神的人,那些以使命般的熱情真誠為客戶創造價值的人,那些時刻以企業榮辱為己任的人,才能真正贏得他人和社會的尊重。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態度決定前程(1)
角色決定態度。
態度決定行動。
行動決定結果。
結果決定人生的前程。
我們工作的目的究竟是什麼?相信許多員工都會不假思索地做出這樣的回答:工作是為了掙錢(薪酬)。從表面上看,這似乎沒有錯。但如果順著這個邏輯推導下去,從長遠來看,卻有可能收到事與願違的結果。
既然工作的目的是掙錢,那麼,它的本質就是一種“以勞動換報酬”的交易。交易活動的本質,是企圖付出最少獲取最多,頗類似於企業對“成本最低化和利潤最大化”的本能追求。在通常情況下,員工的薪酬水平在某個特定階段(通常是一年)內是基本保持不變的。在收入不變的前提下,由於受趨利本能的驅使,員工會最大限度地避免更多的勞動付出,具體表現為儘可能承擔更少的工作。這樣的邏輯甚至會把“以勞動換報酬”觀念演化為“以勞動時間換報酬”的行為。
從表象上看,持這種觀點的員工在與企業的“博弈”中獲得了利益的最大化。且不說企業的損失,僅從員工本人的利益來看,這樣的結果也未必真正有利。
人的能力必須在實踐中才能得到快速的成長。躲避任務和責任的結果是失去更多的實踐機會,進而失去鍛鍊和成長的契機。
隨著時間的推移,時代進步了,企業發展了,個人的能力卻沒有能夠相應地“與時俱進”。這樣的員工會因為表面的“精明”而把自己定格於一個落後於環境進化的狀態。
落後者是沒有前途的,落後者也必將被企業、社會和時代所拋棄。
最後的結果是,懷揣“掙錢”的目的而來卻越來越掙不到錢。
從哲學原理上講,持這種觀點的員工顯然犯了“形而上學”的錯誤。他們把自己的人生、自己服務的企業、自己生存的社會看成了一個孤立和靜止的世界。
一切都是變化的,一切都是發展的。企業如此,社會如此,人生更如此。如果不能積極主動地透過提升自己的能力來適應這種發展和變化,就必然使人生的軌跡越來越偏離社會的主流,把自己一步步推向社會的邊緣。
因此,任何一位從業者都必須明白,掙錢只是工作的結果,絕對不應該是工作的唯一目標。高明的員工從不逃避責任和挑戰,因為他們深知,只有透過更多的努力和探索,才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持續的增長。個人能力的增長是職業價值的基礎,只有具備了這樣的基礎,作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價值交換主體”,才能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從而獲得更大的回報,掙到更多的錢。
通俗地講,人在職場的舞臺上,和商場中的產品一樣,也是一個獨立的競爭主體,需要締造自身的“競爭優勢”。個人能力的提升是贏得職場競爭優勢的必要條件,也是獲得職業安全感和職業生涯持續發展的唯一途徑。
和企業一樣,員工締造職場競爭優勢的過程,大概也必須遵循“專注、專業、價值競爭”的邏輯。
專注於自己的工作,專注於與工作相關的專業領域;只有透過不斷的學習、努力的探索和勇敢的嘗試才能成就自己對專業領域的“通透”才能,才能使自己具備更高的“專業價值”創造能力,使自己更具職業價值。透過自身堅實的價值基礎參與職場的競爭才是立於不敗之地的法寶。
以“發展”的眼光來對待職業生涯的員工,必然會保持“開放”的職業態度。世界是一個“系統”,人也是一個“系統”。按系統論的觀點,任何系統的合理化演進,都不可能在封閉的狀態下實現;系統只有在開放的狀態下,才能夠保持與系統外的資訊交流,接受系統外的挑戰。應對外部挑戰的過程便是系統自身的進步過程。
在“工作的目的是掙錢”的觀點之下,員工對責任和挑戰的迴避,實際上是把自己的“系統”封閉了起來,從而切斷了進步的契機。
同樣,在“工作的目的是掙錢”的邏輯下,作為“交易”的一方,員工會本能地掩飾自己的錯誤或不足,以避免在交易活動中處於不利的地位,具體地表現為對他人的批評或建議採取排斥或敵視的態度。這種刻意的掩飾或迴避,使員工本人再次失去面對和超越的契機,從而失去進步的機會。
態度決定前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