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孩子後來提到:“第一次偷東西是希望引起父親的注意和關心,而父親的暴打傷了我的心。”孩子還說:“他越打,我越偷,他要砍我的手,我就砍給他看。”

『教育感悟』

這位可憐的父親不能理解孩子對親情的渴望,在沒有給孩子足夠的關懷,又沒有能力給孩子講清道理時,就動用大人的專制和威脅,差點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劇。

父母使用威脅恐嚇的方法其實是沒有智慧和能力的表現,因為沒有其他辦法了,只能威脅,但威脅總會把父母和孩子一同逼上死角。威脅的言語,一般都比較偏激,如果孩子沒有按照父母威脅的方向行動的話,父母也不可能兌現威脅,這個過程會使父母的威信不斷喪失。

所以,請父母端正心態,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不是我們控制和佔有的物件,千萬不要威脅孩子。

『身體力行』

父母首先要明確,經常威脅孩子,對孩子沒有一點好處:

1。 別把孩子“威脅”到是非不分

在父母給孩子足夠關愛的情況下,孩子對父母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依賴,而對孩子說“你要是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之類的語言,孩子會很害怕,害怕父母真的不要他,經常這樣威脅嚇唬孩子,孩子會認為父母不愛他了。表面上看孩子聽話了,但實際上父母給孩子種了一顆盲從的種子,孩子不會根據是非善惡來判斷,而是根據自己怯懦而順從。這樣長大的孩子膽小怕事、窩囊退縮、不敢承擔責任。

2.別把孩子威脅出家門

當父母因為各種原因疏於對孩子的關心時,一定不能對孩子威脅恐嚇。因為孩子和父母的信任是建立在關懷的基礎上,如果父母沒有給孩子足夠的關心,孩子漸漸長大,隨著自主意識的增強,父母的責備就會讓孩子逆反。那麼,父母的威脅,更會導致孩子和父母完全對立、互相爭吵,孩子甚至會離家出走。

3.別讓孩子回頭威脅我們

當父母經常對孩子說“如果……我就……”的時候,孩子也在學習父母的語言模式,孩子很可能對夥伴用同樣的方式交流,這會給孩子帶來障礙。不僅如此,孩子很可能有一天會對父母說:“如果你不給我買,我就不吃飯。”此時,父母又該如何應對?

『教子參考』

1.瞭解孩子成長的自然規律

每個孩子身心的成長都有規律可循,比如某一個時期的孩子容易頑皮好動,某一個時期的孩子獨立意識增強,等等,如果父母多瞭解一些孩子不同成長時期的規律,就不會抑制孩子的正常表現。所以,父母多關注該方面的知識,以備後用。

2.學會給孩子講道理

當孩子確實不聽話的時候,父母千萬不要著急,請耐下心來好好給孩子講道理,告訴孩子為什麼不能這樣做,這樣做有什麼壞處,引導孩子明白道理。大部分孩子都能聽進去道理的,而且容易接納溫和的語氣,所以,請父母把握自己的情緒,給孩子一個明確的道理。

3.面對孩子的執拗,不予回應

當父母面對孩子執拗,講道理也沒有什麼效果,孩子依然不聽時,父母很容易動怒,緊接著威脅恐嚇的言語就容易出來。比如:“你要是再不給我聽話,我就把你從視窗扔出去。”如果孩子依然堅持,父母也不可能把他扔出去。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擱淺現場”,父母去做該做的事,不予理會孩子的無理,甚至可以對孩子保持一兩天的冷淡,孩子總會“回頭”。

『教育名言』

一味地挖苦、貶低,會導致孩子的反抗,反對父母,反對學校,或反對整個世界。

——(義大利)布魯諾

當孩子表示不滿或者反對的時候,應該心平氣和地給孩子解釋,爭取孩子的理解,而不能強制孩子服從甚至恐嚇孩子。

——(中國)盧勤

電子書 分享網站

5.不以分數論英雄

孩子是活生生的人,他有思想、有情感,作為一個個體,孩子有主動性和差異性,最重要的是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潛力。而分數只是一個數字,一個有侷限性的標尺,“分數”與“孩子”根本沒有可比性。作為父母,請全面地瞭解孩子,激發孩子的各方面潛能,不僅僅以“分數”去測量孩子,幫助孩子在品行、能力、個性、特長等方面獲得全面發展。

『經典事例』

葉聖陶先生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兒童文學作家和教育家。他的兒子葉至善從小學習成績不好,曾在小學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