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一個名叫鍾陵的地方,這地名字雖然叫鍾陵但是既沒有鍾也沒有陵,這就跟某某代表其實只代表他自己一個人是一個道理。這裡地處鄱陽湖南部,是個周瑜肯定不在的地方,主要還在於此處並不連線長江,也就水草豐盛便於隱藏而已。
是的,周瑜他確實不在這裡,可是並不代表這裡沒有探子啊、斥候啊,甚至早就埋伏好的軍隊什麼的。作為並非懷著僥倖心理拖著兩萬醬油出門的統兵大將,孫匡還是有幾分自覺的,看著滿是搖曳的蘆葦,他生氣了:“真欺負我不懂軍事啊?這麼明顯的伏筆再看不出來我就不用混了!”
於是懷著無限的憧憬,孫匡開啟了潘多拉的盒子,一個時辰以後,蘆葦區面目全非,反倒是捉住了各類大型生物二十多隻,小型生物五十多種,充分地保障了一小部分士卒的晚飯問題。
其實就衝他們這個陣勢,蘆葦叢中即使有伏兵,也會被嚇跑的……
即使是這樣,孫匡仍然不忘他那死鬼老哥教導他的軍事素養,始終如一的那麼一板一眼,不放過每一個可以藏人的地方,但他的行動結果卻只是讓他手下計程車兵們體驗了一回艱苦奮鬥,更加確保他們不被享樂主義思想所侵蝕,僅此而已,僅此而已呀。
一般而言,想要偷襲一個龐然大物,當然是不能在人家高度緊張的時候,要麼選擇開飯要麼選擇晚上,總之圍繞著對方放鬆警惕的各類情況下,悍然發動襲擊,這樣成功率才會高。
綜上所述,看起來晚飯的時候是偷襲的最佳時期(胡說八道),所以早就發現這股部隊的周瑜軍,選擇了這麼一個憂傷並沒有好一些的黃昏,趁孫匡疲倦還剩下黑眼圈,感慨一句黃昏再美終要黑夜,然後在地平線那天劃出一句“衝啊”,準備把孫匡部隊拉入永夜。
181 統御力是硬傷
關於打仗,孫匡接觸的基本上可以按照時間段來區分,他老爹在時,反正他也小就把打仗分為打死丫的和被丫打死;老爹死了老哥繼承,他長的稍微大點了就分為打的快的和打的相當快的(孫策那個打仗速度真心快的要死人);然後大哥掛了跟老三一塊扶持大哥的兒子也就是小侄子孫紹,這時候打仗分為三哥負責的和其他人負責的;直到老三也掛了,打仗就變成了不懂的和不理解的。
在出徵之前,孫匡看了幾本祖上傳下來的《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等孫家老祖宗的傳統軍事訓練題材書籍,也就是兵法。某人就離開覺得自己也算是個不用經歷紙上談兵階段就可以帶兵打仗的將領了,打仗的時候即使出現了指揮錯誤,那也是可以通假、通融以及通情達理的。
那麼此刻的他就是處於這種“三通”狀態中,泥足深陷、不可自拔。
無論孫匡是賣萌還是真二,左手兵書右手令旗的造型怎麼看也覺得這是個臨時抱佛腳的貨,但願他計程車兵們能在他搞清楚該怎麼揮旗之前,能夠多撐一會兒吧。
其實,沒有命令下達也未見得是一件壞事,起碼瞎指揮導致迅速被滅的機率為零,這就好比某些xx(和諧)的為x處世之道一般,少做少錯,不做不錯。所以,即使沒有什麼及時的、靠得住能夠完全應變的命令,士卒們還是在中低階軍官的層層指揮之下,英勇頑抗地抵抗著如狼似虎的敵人。
由此可見,其實當孫匡不開口的時候,戰鬥也進行的差不到哪兒去,在這個地方,無論官階,無論實力,除了還在好好學習孫家傳統文化的孫匡以外,每個人都在做著自己必須要做的事情,沒有抱怨沒有混亂,或者說沒時間抱怨以及混亂,他們各司其職,將各自微小的力量慢慢凝聚起來,抵禦著洪水般的侵襲。
當然,這一切就發生在孫匡埋頭鑽研的時候,這一切就發生在在張嘴之前,或許真正置身度外的他還需要歷練吧。
總之,今夜註定無人入眠。經過一整個晚上的激戰,也不知道點著油燈的看兵法的孫匡有沒有弄出點什麼名堂來,反正他計程車卒很爭氣,他們守住了。
其實這也是開玩笑,你這兩萬的兵力,人家那邊最多五千,在沒人出餿主意的情況下,守不住才是很奇怪的好不?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迷迷糊糊的,又到了月底,八月就要揮手說拜拜了。
總算見到尚香姐了,此刻的林家仁是飽含熱淚地在營帳內迎接了尚香姐,至於他為什麼不出門來個十里相迎,用他自己的話來講就是“大夫說了,要少吹風”,說這話的時候,他手下伺候他的勤務兵差點沒吐出來——這傢伙真好意思,每天坐著個類似殘障人士才需要的三輪車跑高地去,敢情就沒吹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