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也不能再葬於此。魏忠賢的黨羽葛九思,1644年隨清軍入京,將魏之衣冠葬在墓中,成為魏的衣冠冢。康熙四十年,江南道監察御史奉命巡視西山時,初以為是前朝皇帝陵寢,後來知道是魏墳,遂於5月12日上奏,22日詔平其墳。乾隆十三年,對寺宇重加修葺,並按西僧所貢奉的圖樣,建起了金剛寶座塔,同時新建了行宮和羅漢堂。

碧雲寺山門前有石橋一座,緊靠山門是一對石獅子,蹲坐於須彌座上,身軀瘦長,威武如生,石獅為魏忠賢所造。山門迎面是哼哈二將殿。殿坐西朝東,面闊三間,歇山灰瓦頂,簷下飾有斗拱。這座院落的正殿是彌勒佛殿,原有的四大天王像毀於北洋軍閥時期,現殿內只剩下彌勒佛像。殿前設有月臺,臺上矗立八稜經幢二座,上面遍刻經咒。

寺廟大雄寶殿正中供奉釋迦牟尼坐像,左有迦葉尊者和文殊菩薩,右有阿難尊者和普賢菩薩。大殿後有八角形碑亭,碑亭內立有乾隆御筆親書石碑,記述了乾隆年間重修碧雲寺的情況。

第三進院落以菩薩殿為主體,面闊三間,歇山大脊,前出廊,簷下裝飾有斗拱,匾額上為乾隆御筆“靜演三車”。院內古樹參天,枝葉繁茂。其中娑羅樹最為珍貴,此種樹原產自印度,樹頂像曲傘,枝幹盤曲,葉片長圓,形狀恰似棗核,每杈有五葉或七葉,故又稱為“七葉樹”。

據說在“七葉樹”下有一道密室,裡面放著佛門至寶“金剛舍利子”,是佛祖釋迦牟尼涅槃後留下的最大的一顆舍利子。

沒有人知道這“金剛舍利子”是怎麼來到寺院中的,這也許是永遠的謎。

前來拜佛的有緣人,曾目睹“七葉樹”放射七彩佛光,樹頂端坐著佛祖法相。有關“金剛舍利子”的諸多傳說,也是世人皆知。

離“七葉樹”沒多遠的是金剛寶座塔,這金剛寶座塔高347米,分塔基、塔座、塔身三層。塔基呈方形,磚石結構,外以虎皮石包砌,臺基兩側有石雕護欄。塔身全部為琢磨過的漢白玉石砌成,四邊還雕刻有喇嘛教的傳統佛像。塔基正中開券洞,券洞兩旁雕有佛像和獸頭形紋飾,券洞上額匾書“燈在菩提”。券門內登石階可至最上層寶座頂,寶座上有七座石塔:一座屋形方塔,一座圓形喇嘛塔,其後有五座十三層密簷方塔,中央一大塔,四隅各有一小塔。這是一種獨特的建築形式,是曼陀羅的一種變體。曼陀羅是梵語譯音,意為“壇城”,後來演變成象徵性圖案。五座佛塔基座均為須彌座,塔肚四面刻佛像。塔肚之上用十三層相輪組成塔頸,最後為銅質塔剎。塔剎中央鑄有八卦,四周垂有花幔。塔剎上端又立一小塔,上有“眼光門”,門內有佛。主塔後植有一株蒼勁古松。整個金剛寶座塔布滿了大小佛像、天王、龍鳳獅象和雲紋等精緻浮雕,皆根據西藏地區傳統雕像而刻造。

孫中山先生去世後,遺體就放在這塔中。從此封住塔門,日夜有士兵把守,外人無法接近,直至今日開啟塔門,迎出先生遺體供人瞻仰,不日即運往南京紫金山。

祭靈盛典結束後,軍政大員們被那些社會名流簇擁著,魚貫地出了碧雲寺,上了早已經停在寺院門口的車子,揚塵而去。

苗君儒並沒有隨那些人上車,而是叫了一輛黃包車,對車伕說道:“到閬風亭!”

“好咧!”車伕見他上了車,拉起車就走。

北伐軍進城後,釋放了一大批政治犯,其中就有苗君儒的幾個同學,他們是在1919年“五四運動”時被當局抓進去,這一關就是十年。幾天前他們在城內的一個小酒館內喝酒慶祝重生,言談之間,有頗多感慨。聽說在碧雲寺有一場盛大的祭靈盛典,一個叫黃森勃的同學低聲約他在祭靈盛典那天在閬風亭見面,說是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告訴他,言語間顯得很神秘。

從碧雲寺到閬風亭,路途並不遠,一路大多是下坡,車伕也很省力。

從閬風亭向西直上,可見一巨大的懸崖峭壁,那就是著名的景觀森玉笏,說是當年乾隆皇帝看它像朝臣手中的笏板,故賜此名。“森玉笏”三個大字刻在石壁上,字型遒勁有力。

離閬風亭還有一段距離的時候,突然從路邊的樹林內衝出一個渾身是血的人來,那人衝到黃包車前,險些與車伕撞上。

苗君儒已經看清那個人,就是和他約好在閬風亭見面的黃森勃,他跳下車,扶住黃森勃問:“你怎麼啦?”

黃森勃的身上中了好幾刀,傷口在流血。他看清面前的人是苗君儒,忙將手中的包袱塞到他的手裡,說道:“快走!他們要追來了。事關重大,三天後的中午,在大鐘寺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