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慶所做的每一項關鍵性決策,背後都有柳傳志的肯定和精神支援。

聯想集團6月2日公佈了截至2004年3月份的2003財年業績後,就遭到業界和股東的質疑。有的評論批評聯想缺乏堅定的發展目標,發展路向太過分散,因而造成令市場失望的局面。在這樣的背景下,柳傳志的出現就特別值得注意,媒體將柳傳志的出面稱為“重現江湖”,目的是強化市場對聯想的信心。在這個時候,業界開始有一種說法,認為聯想的交班到2004年仍不算成功,交班四年後,聯想依然屬於柳傳志時代,沒有順利進入“後柳傳志”時代。1994年,作為微機事業部總經理的楊元慶,使聯想電腦銷售躋身中國市場三甲,1996年聯想電腦位居中國桌上型電腦市場第一名,楊元慶晉升聯想集團副總裁。2000年,聯想PC的市場份額高達30%,市值達到最高峰,在網際網路的光環下,公司配股輕鬆融到了十幾億港幣,2001年楊元慶出任聯想集團CEO。就是在這個時候,56歲的柳傳志激流勇退,放手讓楊元慶去打造“高科技的、服務的、國際化的聯想”。

但是從2003年開始;聯想集團在各個戰場上的失利,海外資本市場對聯想集團的管理層信心不足,所有這些都使柳傳志無法靜下心來去學打高爾夫。他主動出面向市場做解釋,向投資者積極推介聯想,以商業領袖的人格魅力和品牌效應,努力消除市場對聯想的負面印象,為楊元慶掃除後顧之憂。對於外界關於薪金增長高於盈利增長的疑問,柳傳志解釋說,上一年董事薪酬反映的是2002年業績,今年董事局成員薪酬已大幅下調,以反映公司業績實際表現。他認為香港媒體藉此說聯想的業績不好,是不客觀的,他激動地說:“聯想從分拆到現在收入增長了24%,利潤增長了50%,有幾個IT企業有這樣的成績?今年我們的業績沒有達到目標,但和去年比還是增長的。在業績增長的情況下我們還要給管理層降薪,這表明我們對股東負責的態度,是對自己的嚴格要求。”針對外界對楊元慶能力的質疑,柳傳志強調楊元慶的任命經過監督及考察,楊元慶在過去的兩年中工作表現不錯,集團2002至2003年的盈利有50%增長。

在2005年初,聯想完成併購之後,業界質疑新舵手楊元慶是否有足夠能力帶領聯想進入新紀元,柳傳志力挺楊元慶,列舉楊元慶的三大優點:楊元慶能夠把股東的利益放在首位;為人誠實,面對投資者不會說假;更重要的是,經過這幾年的經歷,他學會了妥協和溝通,為大局著想。他舉例說,談判期間,聯想原計劃設立雙總部,但新聯想的行政總裁Stephen Ward力陳在紐約大本營對穩定客戶的重要性,身為統帥的楊元慶最終欣然接納,取消中國做總部的念頭。

柳傳志認為在行業發生這麼大轉折的時候,楊元慶能做到這個程度,已經很不錯了:“在我前十多年的企業生涯中,也沒有遇見過行業發生這麼大的轉折,都是處於中國形勢在好、行業在好,雙好的情況下在做;在行業發生很大轉折中應該怎樣處理我也是沒有經驗。”IT行業的企業領導人就要敢闖,更應該瞭解不進則退的道理。柳傳志認為楊元慶的決策雖有失誤,但總體上看都是小錯誤,公司應該允許高管的試錯行為。選擇公司領導人統一價值觀為第一要務。柳傳志說,在香港或海外找一名能當大任的管理人,可能不是太難,但在內地要找一名不管遇上多大壓力,都能說實話、兼且有上進心的年輕人,實在很難。考察高管不能只看短期業績。在柳傳志看來,做領導的完全跟著業績的風向轉,也不是一個合格的領導。關鍵的是能否把企業的利益放第一位,從而推動長期業績。

第五章 犯能被柳傳志容忍的錯誤(2)

柳傳志表示,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把聯想做成一個正派、誠信的企業,並在市場上形成一個主流聲音,“我可以容忍我的幹部在能力和經驗上出問題,但我絕不容忍他們在品行上有問題。”針對股東對聯想業務拓展的擔憂,柳傳志表示,在手機業務方面,由於自有品牌的比重已提高至70%~80%,產品毛利率20%至30%,高於OEM產品的毛利,相信有助毛利率提高,他相信手機業務在首季已再無虧損,但全年會否轉虧為盈則要視下半年表現。

對於2004年3月的那次大裁員,柳傳志雖然對操作過程也不知曉,雖然對這件事情感到很難過,但是當聯想裁員成為媒體和大眾的關注焦點,聯想集團的形象有可能受到影響時,柳傳志又一次站了出來,為楊元慶和聯想解圍。他代表楊元慶和聯想向被裁員工表示歉意,同時解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