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部分

第二聲炮,儀仗、響工、轎伕列隊以待;放第三聲炮,迎娶隊伍出發。迎娶第一人背紅氈,兼放炮;第二人為男方娶親的,也是負責人;第三人是伴女婿;第四人才是新郎官。女方一般是三人:一位是送親的,這位一般要打扮得漂漂亮亮。另一位也是女的,一般是一位懂規矩的老婦人,她的職責就是指點新娘,以免丟醜出洋相。另外一位就是新娘了。

放炮的走在最前面,儀仗隊與鼓樂隊跟著,隨後是鋪紅氈的,娶親的,伴郎,新郎。按選定路線依次步行,出門上轎。一共四乘花轎,第四乘轎是專為新娘準備。過往村莊都要下轎步行,由娶親指導新郎給沿街道路兩旁的人(兩人以上)作揖。若遇長者,娶親的也要主動作揖。走出村口後,再上轎前進。

當娶親隊伍來到女方村口時,要放一聲炮,告給女方已到村口,女方應趕快做好準備。這時候,娶親長者要整理一下隊伍。下轎,互相撿查衣冠是否整潔,面容是否完美,然後徐徐向前。當走到女方住的巷口時,放第二聲炮。在女方家門口時,放第三聲炮。娶親隊伍分兩列在門外,等候女方長者出來迎親。

女方伯伯或叔叔,胸前佩戴喜花,主動與娶親作揖,握手。這時,娶親首先說:參見神主。然後步入正廳,在神主前三叩首。再說:參見長親。在迎親的引導下,雙方來到老宅,向其祖父或祖母叩首。然後,再進女方宅院,迎親與娶親互相謙讓,依次進入綵棚,新郎與伴郎三叩首後,新郎就位,坐在首席;伴郎次位,坐在次席。送親的坐在下邊。娶親長者,在綵棚另設座位。然後上茶。放炮的男役,將事先準備好的紅包,賞給送茶之人。

一方說:道喜。

另一方說:謝賞。

在此之前,女方著專人給娶親所帶跟隨簡單設宴,並賞給每人一份小錢。隨後,將男方為新娘特意縫製大紅緞被子,放進新娘房間,讓新娘坐在上面。

酒菜端上來之後,女方家長要給新郎、伴郎、娶親三人酌酒。新郎與伴郎應站起身來,雙手接過酒杯,以示感謝。廚房主廚師傅特意為新郎炒一盤菜,親自端上,報菜名,然後站在旁邊。新郎品嚐後,獎賞一份小錢。廚師接過紅包,說:謝賞!

席面因貧富有異,一般是“八八席”:也叫八碟八碗。八碟一般為冷菜,八碗一般為熱菜。也有“盤碗席”:也*盒席。四方盒子,形似木床,內裝十二個木碟,*盒。有蓋有底,美觀大方,很有講究。此席一般為二十四道菜:熱菜為十二個,冷菜為十二個。這種床盒席,我小時候也見過一二回,後來就不怎麼見了。還有水菜盒子,“二眼睛”(此為村民戲語,意為二盤菜:一冷一熱)等等。

花饃饃端上後,女方為新郎、伴郎、娶親的留“子孫饃饃”,每人一對。另外,女方為男方還準備好一些東西:酒盅一個,筷子一雙,金花兩支,兩條紅綠綢交叉在肩上,胸前打結花。

飯後上茶,總管催促新娘上轎,放炮的小夥子在綵棚外放第一聲炮。這時,新娘母親吩咐女兒:以後做事要小心謹慎,在家要孝敬公婆,聽從公婆的話。

這時候,第二聲炮響了。新娘坐在炕桌上,炕桌上鋪大紅鍛被子,女方家著兩名至親年輕男子,舁上新娘,小心謹慎,慢步上轎。這時候放第三聲炮。娶親隊伍依次待命。娶親與新郎及伴郎在綵棚作揖告別。

然後門外鞭炮大作。

然後門內鼓樂大響。

迎親家長,按禮節送出大門。女方送親之人各坐一輛轎車,不走重路,直奔男方家。

女方送親的人,也有規矩:男的是叔叔,女的是姑姑。無叔叔與姑姑的,哥嫂代替。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男婚女嫁:幸福的“開始”(一)

男婚女嫁:幸福的“開始”(一)

祖先對幸福的理解方式,是多種多樣的。究其形式而言,最基本的不外乎這麼幾種:有衣穿,有飯吃;有房住,有田種。谷不生蟲,人不得病;小有所養,老有所終。正所謂:

久旱逢甘雨,

他鄉遇故知;

洞房花燭夜,

金榜題名時。

這是祖先用詩歌形式,簡要總結出人生四大喜事。尤其是洞房花燭夜,對成過親拜過堂的男女來說,那是一段美好的回憶;對未成家的青年男女而言,無疑是令人神往又心曠神怡的美妙仙境。洞房給人的印象,總是那麼神奇而迷戀;洞房給人的感覺,又是那麼美妙而不可言傳。

一對新人喜形於色,這種喜氣所帶來的氣息,影響著周圍所有的人,無不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