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萬曆老兒出血!只是順手而為的小事,也就噁心下老東西。
朝廷再窮,老東西的內庫還挺有錢!前些年他孜孜不倦虎口拔牙,到處派太監在收商稅、礦稅。
真正豪族沒敢動,半桶水的大商,倒是榨出不少油水!所以萬曆老兒有錢,只是不敢將錢交給那幫貪官花!多少都是無底洞……
向他索要筆錢,不趁著大婚之前?過了這村可就沒那店。
也算出口鬱氣!
王九今天要辦的大事,是陪杏貞阿巴亥去禮部。
萬曆老兒是個懶皇帝!明明昨天下午,她們倆的謝恩折,已透過北黨送到了御前。對王九的回覆倒是快得很!她倆的摺子就看不見……
這就將事情弄得更麻煩了,特遞入宮的摺子無留痕!
也就是說,若一開始透過禮部遞折進宮?無論萬曆回不回覆,見不見兩個女孩,那反正已謝過恩。
現在不同!
萬曆皇帝可以忙忘了,然後特遞的摺子找不到了。再然後,他突然想起金臺吉與布揚古兩人!受封了王爺竟沒來謝過恩?
大不敬!大罪!
所以,那還得老老實實走遍正規程式。摺子遞禮部了,看著登記!並索要到回執了。見不見、回不回覆就一點都不重要。
反正也不會有多少賞賜!反正兩人確實已謝過恩。
可是,本來挺簡單的邏輯,挺正常的一件事,為何王九昨天要求著宋裕本呢?答案宋王兩人都懂:
禮部向來是南邊的老巢、重災區!說是開國以來,南邊就把持著禮部都不為過。
南邊向以文風興盛著稱。這確實跟人家重視讀書當官有關,但還有個不可忽視的因素:禮部。
禮部看似是各部中,最清水衙門對不對?但富裕的南方有遠見!很多南官還真不在乎貪那三瓜兩棗。
比如莫問金,就能坦坦蕩蕩說他為官清廉!還數十載如一日。至於南邊豪商的贈予,以及海盜的饋贈?那同貪汙受賄有啥關係!
禮部沒別的本事,除管著大典、外交、意識形態外,還管著個嚴肅的麻煩事:科舉!
說麻煩,因其涉及統治根基。得管住大幫耗子少偷嘴!每查一次科舉弊案,就是無數人頭落地。
所以,禮部主官們,會盡量選能夠清廉的官員當下屬。能夠清廉?家有大錢!看不上犯忌的小錢。
看不上錢的人,一般看得起資源!而最好資源是人才。比如,徐階就在禮部發現、培養了張居正。
再比如,茅元怡那孫子,讀正經書若稍稍像個人?那肯定早成為禮部某官員發現的“人才”。
放心,兩人之間絕無受賄的齷齪!但會有此生不渝的師生真情。有個名詞叫“座師”,敢忤逆座師?天下讀書人都看不起你!
言歸正傳。
一句話,東林把持著禮部,而杏貞兩人的謝恩、求見折,必須透過禮部遞呈。可她們是王九同夥,而王九又與東林黨不死不休……
估計要火星撞地球。
……
鮮衣怒馬、盔明甲亮!王九回京兩天後,以護花使者之名再次亮相!招搖卻又不算招搖。
兩位王女本就佳麗天成,在婢女擁簇下,更顯颯爽而出塵。
王九率四名護衛身披雙甲、持槍扶矢!緊護側後。軒昂而默然,一看就非儀仗隊的花架子!雖無聲無息的五人,卻有千軍萬馬殺氣。
一行十一人,沿著主街緩緩前行,引得人流中別樣注目。
要的就是這效果!
回京之前,王九早定下的八字大計:以攻為守、飛揚跋扈。又豈能因小小遇挫而改變?他可去年就早已發誓:此生不慫!
一行俊男靚女離禮部還早,就已有很多路人在不自覺的跟隨。畢竟,這年月可沒電視、更沒手機,苦哈哈的生活難得有點亮色。
快到禮部時,人流越來越多,也不知是誰在人群中率先驚歎:“是王九將軍!遼東的王將軍!”
“是的!前天就遠遠見過!那可了不得,在惡魔般的建奴腹心裡!他硬是率部殺個七進七出。”
“對對,誰都怕建奴,就王將軍殺得建奴哭爹喊娘!”
“王將軍是在保護誰?不會是公主吧,那麼標緻。”
人群七嘴八舌!
但王九此時必須答話:“諸位街坊!王九要務在身、不便多禮。在下護衛的…是兩位葉赫王爺的女兒!那兩位王爺可了不起。
老奴都快霸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