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也許甘茂能碰上蘇代,就是因為他正要去出使秦國,所以到了咸陽,蘇代似乎很順利地就拜見了秦昭王。

秦昭王接見蘇代的時候,魏冉應該也在身邊。他們已經知道甘茂投奔齊國的訊息,如今齊國的使者前來,談話中也就自然會說到甘茂。

蘇代藉機對秦昭王說:“甘茂,賢人,非恆士也。其居秦,累世重矣,自殽塞。谿谷,地形險易,盡知之。彼若以齊約韓。魏,反以謀秦,是非秦之利也。”

秦國的秘密甘茂可全都知道,他這樣一個有才能卻沒有忠心的人,要是翻臉聯絡齊、魏、韓等國對付秦國,那可不妙呀。

秦昭王雖說年少,對甘茂叛逃的危害還是很清楚的,聽蘇代這麼一說,便不由得問了一句:“然則奈何?”

那該怎麼辦?

蘇代當然有主意:“不如重其贄。厚其祿以迎之。彼來,則置之槐谷,終身勿出。天下何從圖秦?”

許給甘茂高官厚祿,把他引誘回來。等他一回到秦國,就將他送到一個地方軟禁,關他一輩子。看誰還能算計秦國?

秦昭王一定覺得此計甚妙,但他想必還是瞧了一眼旁邊的舅舅,看這位真正主事的人有什麼意見。

魏冉沒說什麼,他心裡也不想讓甘茂被別國利用。

見舅舅默許,秦昭王於是放心大膽地說了聲:“善。”

秦國立時派人去齊國,告訴甘茂,只要他肯回國,秦王願任命他為上卿。

這上卿跟客卿之類稱號一樣,是一種類似高階顧問的官職,論實際權力遠比不上丞相的尊貴。讓甘茂作這種官顯然是降級使用,可誰叫他有叛逃行為呢,能當上卿秦國已經夠大度的了。

也許是蘇代早有囑咐,或者官場上的這種騙局早就看得太多了,甘茂一口回絕了秦王的“好意”。這時候蘇代該來作齊王的工作了。

蘇代的諫言跟對秦昭王和魏冉說的開頭幾乎一樣:“甘茂,賢人也。”

既然是賢人,也就會是諸侯爭奪的物件。所以“今秦王與之上卿,以相迎之”,但甘茂“德王之賜,故不往,願為王臣。”他感激齊王的收留,哪裡都不想去,只願給齊國效力。

描述完傾心歸順的甘茂,蘇代問道:“今王何以禮之?”

您準備給人家的一片赤誠什麼樣的禮遇?

齊宣王大概還有點猶豫,吃不準該不該完全相信甘茂這個人。

蘇代即刻又拿利害來打動齊宣王:“王若不留,必不德王。”

您不留人家,人家必然對你怨恨。

如果甘茂又回到秦國去,到那時秦國“以甘茂之賢,得擅用強秦之眾”,用甘茂的才能調配秦國的力量,“則難圖也”,想對付它可就難啦。

齊宣王不知道蘇代和甘茂背地裡的交易,只是覺得蘇代的話確實不錯,甘茂這樣的人才既然到了自己手裡,哪有不充分利用的道理。這樣想著也就採納了蘇代的意見,任命不當秦國上卿的甘茂作了齊國的上卿。

到了公元前305年,魏冉終於打垮了公子壯的人馬,公子壯和其他秦國公子,還有惠文後都全部被殺,武王后被遣送回自己的孃家魏國。在血泊上穩定了內部的秦國,一時也無力對外發動大規模的戰事,但魏冉和秦昭王仍然將目光越過了函谷關,搜尋著對自己有利的一切機會。

他們的視線最後又落到了楚國的身上。

五。一時之利通常最有誘惑力。

秦武王當政幾年,因為楚、齊重新結盟,加上他把主要精力放在開拓中原,對付韓國及魏國的事情上,也就沒再算計楚國。接著秦國又鬧了三年的內亂,雖然還能對外征伐,但也不想無故招惹還有相當實力的楚國。宣太后和魏冉本身又都是楚人,對故國總還有些情分,所以一時間秦。楚相安無事。得到喘息的楚懷王趁機在大約公元前306年向東用兵,消滅了越國,把越王勾踐當年臥薪嚐膽發展起來的地盤變成了楚國的江東郡。

國土擴張了,國家有所實力增強,可是來自秦國的威脅依然不可忽視。這個內亂的國家仍然能夠派甘茂伐魏,足見它的力量是何等的強大。楚國畢竟不像齊國那樣與秦國間有魏國、韓國等緩衝地帶的阻隔,一旦發生戰事,它就將首當其衝,直接承受秦軍的衝擊。雖然有跟齊國的盟友關係,但經過楚懷王聽信張儀的那一番折騰,楚齊之間大概已經沒辦法恢復到屈原第一次出使後的那種信任程度了,如果和秦國衝突起來,誰知道齊宣王會不會記恨被宋遺當眾臭罵的羞辱,按兵不動看楚國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