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他們處在同樣的位置,要想做到李賢這種程度,肯定也是困難的很。
戰後,李賢提出了離開。
臨濟縣令大為詫異,而劉備卻似乎鬆了口氣。
劉備最怕李賢待在臨濟城,不願離開。
那樣的話,劉備又沒了去處。
在臨濟百姓依依不捨的目光中,李賢麾下的東萊軍還是離開了。
趙雲婉拒了劉備的邀請,暫時待在李賢軍中,跟隨他一道南下。
至於徐和的六千兵馬,當然也不曾拉下。
大軍北上的時候,李賢麾下只有五千人,現如今,算上徐和的人馬,李賢已經坐擁九千大軍。
這九千人馬全都是百戰老卒,與太史慈訓練的北海軍不可同日而語。
沿途間,一路無話。
浩浩‘蕩’‘蕩’的萬餘兵馬行軍,所過之處,無論是鄉堡還是村落全都順順當當地‘交’出糧秣,而李賢也不曾虧待他們,照樣拿出繳獲的軍械來酬謝他們。
都昌城,孔融高居上首,下方,一群人依舊在‘激’烈地爭吵。
爭吵的起因很簡單,是為了徐州軍借取糧秣的事情。
陶謙的身子一日不如一日,他漸漸地把手中的權力‘交’給了兩個兒子。
長子穩重些,沒有惹出什麼事端,可卻又略顯蠢笨,次子,生‘性’跳脫,總是作出一些驚世駭俗的事情。
此番,徐州軍借取糧秣的事情,據說就是陶謙次子搞出來的。
之前,李賢在北海國的時候,沒有人敢來滋事。
可現在,李賢長期不歸,一些心懷不軌之徒頓時有些蠢蠢‘欲’動,他們認為,李賢八成是回不來了。
陶謙的次子就是看穿了北海國外強中乾的事實,特意趁著李賢不在,北海**力空虛的空檔前來敲竹槓。
兩萬名徐州兵已經抵達北海國境處,大有一言不合揮軍來攻的跡象。
如此霸道情景,頓時讓孔融破口大罵,可卻又無可奈何。
。。。
第二百零六章豎子不足與謀
陶謙執掌大權的時候,徐州與北海國向來平安無事,雙方甚至共同出兵,聯手抵禦曹軍。
可現在,陶謙身染重疾,初掌大權的次子陶應急著證明自己,便磨刀霍霍,準備拿北海國開刀。
陶謙是堅定的反曹者,可他的次子陶應卻一直視曹孟德為英雄豪傑。
曹軍勢大,徐州軍在泰山郡被打的落荒而逃,要不是曹‘操’顧及淮南的袁術,說不定曹軍早已經直搗徐州了。
徐州軍損兵折將,使得陶謙的病情雪上加霜,陶應反而認為是北海軍的過錯,在他看來,如果太史慈及時出兵救援,自家兵馬絕不會敗的這麼快。
於是,陶應便把怒火撒到了北海國的頭上。
大軍壓境,只不過是為了展示實力,告訴徐州境內的百姓,他們陶氏父子不是軟柿子可以任人拿捏。
只可憐了孔融這個老好人,空有“仁義”之名,到頭來卻被一個晚輩欺負到自己頭上。
有道是泥人還有三分火,孔融被小輩敲竹槓,自然怒火中燒,可偏偏又束手無策。
太史慈的北海軍剛剛成軍,指望他們與徐州軍廝殺,只怕勝算不大。
勝了也就罷了,若是敗了,各地的豪強豈不是要輪番前來打秋風?
北海軍敗不起,可平白無故‘交’出糧秣,又實在讓孔融抹不開臉面。
糧秣這東西,徐州軍可以討要,其他豪強一樣可以前來索取,就算有米山、糧山也禁不住這樣折騰。
若是李賢在就好了!
孔融從未像今天這般懷念過李賢。
原本東萊軍在的時候,孔融在他人的‘誘’導下,還覺得李賢已經尾大不掉,功高蓋主,可現在,東萊軍不在北海國,什麼牛鬼蛇神都冒了出來。
若是李賢在此,區區陶應又怎敢猖狂?
廳內的大小官員爭吵了個半天,依舊沒能辯出個所以然,孔融無奈,只得把希翼的目光投向太史慈,嘴裡道:“子義,如今北海軍戰力如何?”
太史慈深吸一口氣,鏗鏘有力地說道:“末將不敢妄言,不過,對付徐州軍,想來應該不在話下!”
孔融眼睛一亮,道:“此話當真?”
“軍中無戲言”
孔融正要多言,此時,忽而有官員上前說道:“使君三思,子義將軍練兵有方,可北海軍成軍不過數月,貿然上陣,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