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摩鬱谷就下了決定,讓從屬的上百個小部落,抽調兵力,以五千人為一隊,輪番衝擊隋軍騎兵方陣,並且不管己方傷亡的數量多少,唯一的一個要求,就是不能讓隋軍有休息的時間。
正當日上中天的時候,第一波蠻族騎兵開始了對隋軍的進攻,而第二、第三波也組織好了衝擊的陣型。
站在高高的瞭望臺上的瞭望兵準確地把觀察到的蠻軍動向告知了下方的傳令兵,傳令兵再騎馬跑到李虎身邊報告蠻軍的動向。
蠻軍的動向並沒有出乎李虎的預料,或者不如說是李虎迫使蠻軍做出了現在這樣的選擇,所謂大將,就是要能透過自己的動作,指揮敵人按照自己的心意行事。今天,至少李虎是做到了。
對付這幾批用來試探隋軍騎兵的蠻族小部落騎兵,李虎連讓本方騎兵出擊的打算都沒有,只是讓隋軍後方的弓箭兵弩兵上前,以千人為一隊,每兩隊以倒轉的雁翅排開了一個八字形的陣型,交錯對準撲來的蠻軍騎兵發射弩箭。
這種方式並不是隋軍常見的弓箭兵、弩兵的作戰形式,而是林曉提議的現代社會速射火器使用的通用戰術——側射火力打擊。
原來隋軍執行的弓箭、弩箭的打擊方式是保持了從堯舜唐虞一直傳承下來的直線打擊方式,結成集團的弓箭兵以密集的直射箭雨來打擊衝鋒上來的敵人。在林曉看來這與現代社會近現代火器作戰的“排隊槍斃”並無二致,其作戰效率肯定不會達到最高,於是就給李虎出了這樣一個主意,也是唯一的主意。
兩隊弓箭兵為一個梯隊,而隨後由第二個梯隊負責發射第二支箭,以此類推,李虎準備了五個梯隊,一共一萬人的射手!這種首次在仙俠世界問世的斜向的弓箭打擊的方式,發射的箭矢就好象在空中交織起了一面碩大的漁網,而奔騰而來的五千鐵騎,就是自動落入漁網的魚兒。
可憐的蠻族騎兵也是第一次遇到隋軍的這種奇怪的戰術,從自己兩側飛來的箭矢,實在是令這些年輕的牧民無從招架,幾乎是每一秒鐘,都有十幾騎、幾十騎落馬,等到殘餘的騎兵衝到距離隋軍弓弩兵百十餘步的時候,第一波五千騎兵也就剩下了不足百騎——這都是其中最精銳或者是最幸運的蠻族了。
不過,衝到這裡,這些蠻軍的幸運也好,精銳也好,一樣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因為此時,隋軍中的神箭手,正在張弓搭箭等候已久了。
這是李虎安排好了的,隋軍中最精銳的神箭手,原本就是屬於要起到在萬馬軍中射殺敵方中層將領,打亂敵軍指揮體系的作用的,現在隋軍沒有發動大軍的對攻,那麼他們的作用,就是避免有殘餘的蠻軍衝到弓弩兵的陣營中,給弓弩兵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神箭手的出手,令殘餘逼近弓弩兵陣營的蠻軍全部喪命,沒有一個能衝到弓弩兵陣型前方五十步的距離,唯一的一個受傷的弓箭兵,還是被一個臨死的蠻族投出的兵器嚇了一跳,因而扭傷了自己的腳踝。
第一波次的蠻軍騎兵衝擊剛剛被弓弩兵們消滅,第二波和第三波次的蠻軍騎兵就已經來臨。這兩撥蠻軍騎兵就是緊跟在第一波騎兵之後間隔五百步發動衝擊的,形成了海浪一般的衝擊陣型。而就在這兩撥騎兵之後,第四波、第五波、第六波,一直到蠻族主力的位置,兩百里的距離上,從慢走到疾馳,一共排開了五十個波次的騎兵,總計二十五萬騎兵作為了第一個階段的衝鋒作戰兵力。
說實話,隋軍最不怕的就是蠻軍的這種添油戰術。隋軍中的最大兵種就是弓弩兵,百萬隋軍中,如果算上非專職的弓弩兵,那就可以將所有的刀盾兵都算上,那可就是足足有七十萬以上!要是將騎兵中箭術也過得去的人數算上,那麼百萬隋軍,就足以稱得上是百萬弓弩兵——這就是繼承了先秦和大漢帝國遺產的大隋帝國的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