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橫向打了一條地道,安然脫困而出。象以為重華已死,便欲霸佔重華的財物和妻子,並住進了重華的屋子。然而重華卻回來了,使其陰謀又未得逞。
雖然這一家人做了諸多謀害重華之事,但重華對父母和繼母一起非常孝敬恭順,亦很關愛同父異母的弟弟象。正因為他寬厚的仁德與品行,更因為他極具傳奇色彩的經歷,使其受到了眾人的愛戴,賢名傳播四方、直至上達天聽。
重華受四嶽部舉薦,得到天子帝堯的賞識和重用。帝堯將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了他,如今又任命他為朝中司士大人。
彭山幽谷中,虎娃講述了重華的出身來歷與傳聞事蹟。玄源詫異道:“這重華的經歷可夠離奇的!若說不受繼母待見,此事世間常有;可是一家人都想殺他,這就太罕見了。若因故想殺人,在哪裡、用什麼法子不可以殺人?偏偏點火燒了自家穀倉,掘土埋了自家挖的井,這是造了多大的孽呀?”
虎娃淡淡道:“常人並非窮兇極惡之徒,就算心懷殺機,亦有畏懼,怎敢公然行兇?穀倉失火、鑿井塌陷皆可視為意外。既不能列為罪證,亦顯得事蹟可信,事後還有迴轉餘地。”
玄源皺眉道:“你的意思是說——瞽叟等三人根本沒有被定罪,也沒有受過任何處罰?”
虎娃笑道:“穀倉有可能是真的著火,鑿井也可以是自行塌陷。只要沒被抓住現行,瞽叟等人自己不認罪,你若是理正大人,又有什麼證據給人定罪?
若真有此等殺人放火的罪證落在有司之手,又豈能容他們安然無恙、不受任何責罰?至少據我所知,瞽叟與其妻子如今皆安居在鄉。未曾受任何刑處。”
玄源:“那麼這些事情,又怎會傳揚天下?”
虎娃笑著反問道:“你說呢?這些事蹟,成全了重華的美名,總不會是瞽叟等人將之傳揚出去、以宣佈自己的罪行吧?”
玄源:“這倒有意思了,有司並無罪證,罪行卻傳遍四方,瞽叟等無法自辯亦不敢自辯。”
虎娃點頭道:“那是當然,重華已名揚天下,是朝中重臣。世人皆知。瞽叟一家全賴重華的恭順仁厚而苟存,他們又怎能做出不利於重華聲名之事?”
玄源沉吟道:“他們想說也是說不清的。穀倉應該真的著過火,那井也應該真的塌了,有可能是他們乾的。也有可能不是他們乾的。有司沒有罪證,無法定他們的罪,但他們同樣也無法自辯,因為這種事情真的發生過。
我們並不知更多內情。不好妄下斷言,就姑且認為其事蹟為真。瞽叟等人若真的做過,掌握其罪證的只這可能重華。然而重華卻沒有將罪證拿出來,待其仍然恭順仁厚。”
虎娃:“所以這些事不能是瞽叟等人所說,他們若開口便等於認罪;也不能是重華本人公開宣揚,他若開口便等於舉證告發。只能是外人所傳,卻無法得到當事人的確證,而重華也樂見其事蹟流傳。
重華若真有瞽叟等人的罪證,不拿出來對他列有利。若拿出來,不過是定瞽叟等人之罪,不能添其仁厚之名。”
玄源:“你真不愧是當年巴國理正理清水的傳人,聽聞此事,首先想到的便是這些。重華家有三兇,而成其一人之美。在我看來,尚不如平常無事人家之子。帝堯身為中華天子,總不能就困為這寫,便把女兒嫁給重華、並重用他吧?”
虎娃搖頭道:“瞽叟雖出身低微,亦為顓頊後人,雖無銜爵在身,在族中亦是名門。重華自幼耕於厲山,才華卓著、博聞廣識,受眾族人追隨,早有賢名。但天下之大,有賢德才幹之士甚眾,他又如何能格外聲名遠揚、上達天聽呢?”
玄源:“我明白了。重華確有才幹,但中華各地有才賢士甚眾,他又如何能不泯於眾人而獨受矚目?國中百姓喜傳異聞奇事,而重華事蹟別具傳奇,正屬喜聞樂見。帝堯嫁女並任用重華,亦可在中華之地傳揚天子美譽,總比把女兒嫁給默默無聞、聲名不顯者強多了!”
虎娃:“這就能看出重華不簡單啊!若傳聞事蹟為真,重華應對諸般謀害,應對手段從容有餘。說明以他之能,根本就不在乎這些陰謀算計,反而化陰謀為陽謀,傳美名於天下。假如換一個人,能做得這麼漂亮嗎?”
玄源冷笑道:“換一個普通人,被家人如此謀害,恐早就死無葬身之地了。此風絕不可縱、此行絕不可效!而重華莫說如今修為,就算是普通的修士,應對諸般凡人謀害手段,當然能應對有餘。
只是我還有一點不明白。瞽叟等人謀害重華,是在其娶了帝女之後,還是娶了帝女之前?比如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