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部分

亂世啊,這就是自己的本錢。。。。。。

第七十六章議事

隨著中平四年的漸漸臨近,幽州的空氣變得緊張起來,這個時刻,劉展再一次召集部下議事。

將軍府,劉展當中就坐,醜漢典韋像一座黑鐵塔立在邊上。堂下左邊文官,右邊是眾武將。不過,這一次多了許多新面孔。

堂下肅靜以後,劉展開口說道:“目前擺在我們面前的當務之急,是徹底解決幽州的安全,鞏固大漢的東北疆域。

大家都知道幽州非常複雜,各民族雜居,漢民族經常受到異族的侵犯和洗劫。下面先讓大儒蔡中郎簡單介紹一下幽州幾個較大異族的情況。”

蔡邑走出來對著上下一拱手,說道:“現階段,對幽州威脅再大最主要兩個大的少數民族是烏桓和鮮卑。

這兩個民族,都是殷商時期一個叫“東胡”的少數民族後裔。西漢初年,匈奴單于冒頓帶兵消滅了東胡,據說東胡剩餘的族人分別逃往“烏桓山”和“鮮卑山”,並從此繁衍生息,他們也以各自的山為族名,烏桓族和鮮卑族就這樣誕生了。

當然,也有一種說法,說烏桓人是夏的後人,而鮮卑族是從興安嶺內遷過來的。

拓跋鮮卑最初生活於大興安嶺深山中,當時的拓跋鮮卑部族比較落後,沒有形成發達的畜牧業,仍處於原始遊獵經濟時代。

由於深處大興安嶺,限制了部族的進一步發展,後來拓跋鮮卑首領率部眾離開大鮮卑山,南遷大澤,方千餘里,厥土昏冥沮洳,謀更南徙,未行而崩。

此處的大澤是由大片的沼澤地及眾多的小湖泊構成,並不適合遊牧的鮮卑部族,所以他們繼續南遷。

因為氣候變冷變幹,使得烏桓、鮮卑部族面臨牧草減少、災害頻繁的惡劣環境,他們不得不南下尋找新的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