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的《c小調第五交響曲》,又被稱作《命運交響曲》。藝術來源於生活。坎坷的人生;悲慘的命運;頑強的抗爭;百折不撓的藝術追求;使貝多芬在耳聾6年後的1808年38歲時完成了這首憾人心魄的絕世之作;用音樂語言記錄了自己的苦難人生和為把握自己命運而進行的苦苦抗爭。
《命運交響曲》所表現的如火如荼的鬥爭熱情,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馬麗勃蘭第一次聽《命運交響曲》時,嚇得心驚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
拿破崙一箇舊日的衛兵,聽了第四樂章開頭的主題,禁不住跳起來喊道:“這就是皇上!”
柏遼茲把《命運交響曲》中驚心動魄的鬥爭場景,看作是“奧賽羅聽信埃古的讒言,誤認黛絲德蒙娜與人私通時的可怕的暴怒。”
舒曼認為:“儘管你時常聽到這部交響曲,但它對你總是有一股不變的威力——正象自然界的現象雖然時時發生,卻總教人感到驚恐一樣。”
1830年五、六月間,門德爾松在魏瑪逗留了兩星期,和歌德作最後一次會晤,在鋼琴上為他演奏了古今著名的作品。歌德聽了《命運交響曲》的第一樂章後大為激動,他說:“這是壯麗宏偉、 驚心動魄的,簡直要把房子震坍了。如果許多人一起演奏,還不知道會怎麼樣呢。”
只用鋼琴演奏這首交響曲,尚有很多地方難以盡善盡美,比如第二樂章那種愛情的溫柔的憂思如果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更為哀婉,第三第四樂章那種強勁有力、年輕的、自由的歡樂用小號表達出來會更為完美。
但是這已經足夠震撼了。
一曲終了,屋裡鴉雀無聲。連呼吸聲幾乎都要聽不到。
珂玥花容失色,半晌,撫著胸口撥出口氣,“這是什麼曲子,聽的人心驚膽顫的。”
我笑道,“這首曲子叫做《命運交響曲》,是德國的一個偉大作曲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所作。他的一生十分坎坷,但他從來不屈服於命運,他在耳朵全聾、健康情況惡化和生活貧困的情況下創作了這首曲子,他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貝多芬是我少數佩服的人之一,不是因為他卓越的音樂天賦和驚人的才華,我佩服的是他熾熱的叛逆氣質,百折不撓的意志和崇尚自由,巨人般堅強的性格。
1807年,貝多芬正住在維也納李希諾夫斯基公爵家中。一天,公爵家裡來了一大批客人,他們都是當時拿破崙派駐佔領維也納的法國軍官。公爵想請客人們聽音樂,就派人去請貝多芬,但未向貝多芬說明情況。貝多芬不明就裡,帶著自己新寫完的“熱情”奏鳴曲興致勃勃地趕來。進客廳一看,竟是一幫佔領軍,貝多芬當即就拒絕了公爵的要求,公爵惱羞成怒,竟然板起面孔對貝多芬下了演奏的命令,貝多芬為李希諾夫斯基的無恥賣國行徑憤怒到極點,他不顧夜中的滂沱大雨拿起樂譜忿然離去,並把公爵以前送他的一尊胸像摔了個粉碎。
第二天,公爵接到了這樣一封信:“公爵!你的地位是憑偶爾出生得來的。而我之所以成為貝多芬,則全靠我自己。公爵現在有的是,將來還有的是,而我貝多芬卻永遠只有一個!”
也許實際情形比資料所載的更為暴烈,但貝多芬的朋友們設法把事情掩蓋過去。魏格勒資料庫中的《魏格勒和布魯林家族的朋友貝多芬》有1837年12月28日裡斯致魏格勒的信,提到:“假如沒有奧普斯多夫伯爵等人在場,恐怕免不了發生毆鬥,貝多芬已經舉起一張椅子準備向裡奇諾夫斯基親王迎頭痛擊,因為貝多芬躲在房間裡拴上門,親王卻把門撞開。幸虧奧普斯多夫擋在他們兩人之間。”吵架的起因是貝多芬拒絕裡奇諾夫斯基為他召晚宴的幾個法國軍官演奏。
這樣愛恨分明,崇尚自由的性格,怎麼不叫人心生佩服。如今之人,又有幾個能由著自己的心性率性的活著呢?
意琴念巧幾人也七嘴八舌地說起來,“我們聽著還是不如小姐作的那些曲子好聽。”
我聳聳肩,不發一詞。小姑娘家的,自然還是愛理查德克萊德曼的浪漫,又有幾個能懂《命運》之中的沉重與掙扎,不屈與奮爭,那是另一種更加深沉的美麗。
胤禟放下茶杯,笑道,“我聽著這曲子好。”
詫異地回頭望去,胤禟鳳眸中閃著莫測的光,定定地望進我的眼睛。
我心中一顫,迎向他的目光,胤禟,你是懂我的麼?不管我的命運是怎樣的,我永遠也不會屈服。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