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需要參加戰鬥的軍官臨場發揮。不過,現在朱由檢只是對大明未來的展望,就像是小說的大綱,不需要具體化。
“殿下,北伐建奴,能取得勝利嗎?況且,大軍北伐,需要消耗大量的錢糧,大明能支援得住嗎?”李春燁對朱由檢的戰略眼光是越來越折服了,但只有戰略眼光還遠遠不夠,大明還必須有擊敗建奴的實力。目前遼東的現狀,是大明勉強維持在關外的存在,防守尚且不足,更不要說消滅建奴了。“不知殿下在山東剿滅倭寇的經驗,能否用到遼東?”
“以大明目前的戰法,當然不能剿滅建奴。”現在的遼東前線,大明依靠軍隊數量的絕對優勢,勉強守住幾個城市,頑強顯示自己的存在,但遼東的軍隊根本不能出城與建奴決戰,以大明的步兵對建奴的騎兵,大明根本沒有取勝的可能。“遊牧民族的騎射優勢,是農耕民族無法比擬的。大明要想在野戰中擊敗建奴,掌握遼東戰場的軍事主動權,必須依靠火器。”
“遼東的軍隊不是有火器嗎?大明軍隊的火器,至少有七成在遼東,包括紅夷大炮。”
“靠這些火器,只能讓大明軍隊敗得更快、傷得更多、死得更慘。”當著李春燁這位兵部尚書的面,朱由檢不好說得更多,必須給他留了幾分薄面,但在心中狠狠地鄙視了一把。“這些火槍火銃,雖然士兵們很容易掌握,但射程沒有建奴的弓箭遠,準度沒有建奴的弓箭高,發射速度沒有建奴的弓箭快。拿這些火器讓士兵打仗,能維持現在的局面就不錯了,如果換成我去前線指揮,怕是這樣的結果都是奢侈。”
“那依殿下……”李春燁被朱由檢說糊塗了,覺得遼東沒有任何樂觀的理由了。但偏偏朱由檢說的又很有道理,讓他無法反駁。
“改良火器。集中優秀的工匠,造出更好的火器。這些火器的射程必須超過建奴的弓箭,我的火器能能射著他,他的弓箭卻不能射到我。有了這種武器,大明的步兵才有實力出城和建奴決戰。”
朱由檢的心目中已經有了燧發槍,只是不知道畢懋康現在研究得怎麼樣了。
“工匠們能造出這樣的火器嗎?”李春燁是兵部尚書,對大明的火器製造是有一定的瞭解。在大明,工匠是軍籍,必須依靠軍餉過日子。但朝廷長期拖欠軍餉,那些依靠軍餉為生的工匠們,恐怕逃得差不多了,誰還有心思研究火器?
大明現在陷入了惡性迴圈,朝廷沒錢給遼東之外計程車兵和工匠發軍餉,工匠們沒有收入,只好大量逃亡,自謀生路;沒有先進的火器,遼東的戰事就會不利,朝廷只能依靠士兵的數量來彌補;而士兵數量越大,需要的軍餉就越多,其它地方就更沒有軍餉。實際上,大明現在的財政已經入不敷出了。
“能,工匠們一點能造出合乎需要的火器。”朱由檢知道畢懋康就是大明燧發槍的創始人,現在自己給他創造出更好的研究條件,他的研發速度會更快,一定不會在大明滅亡之後才造出燧發槍。
“工匠能造出優良的火器,而這些火器又能在遼東打敗建奴,殿下有幾成把握?”李春燁對工匠們沒有什麼信心,但他相信朱由檢不會信口開河,這是軍國大事,事關大明存亡,作為信王,他絕不會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和整個皇族的安全開玩笑。
“九成。”朱由檢知道李春燁在考驗自己,這可能是決定李春燁是否完全相信和支援自己的最關鍵一個問題,所以他回答的十分堅決,也表現得十分自信。
李春燁沒有說話,他靜靜地注視著朱由檢,每次朱由檢讓他感到意外時,他就用這種眼神看著朱由檢,希望從朱由檢的臉上看到他希望知道的答案。
但朱由檢的臉上除了堅毅,什麼也沒有。他不相信朱由檢又是從書中找到的答案。他是文官出生,是萬曆四十四年的進士,也是博覽群書,但書中從來沒有朱由檢所說的那些答案。
朱由檢每次做出出乎他意料的決定時,又給出他意料之外結果,這結果又是他最希望的。他不打算再懷疑朱由檢了。
“殿下,然後呢?我是說,打敗建奴之後。”
“然後?然後當然是撤軍,大明需要修生養息。現在的大明已經十分孱弱,不可能透過一次戰爭,完全殲滅建奴和蒙古。但大明在修生養息的同時,還要做好兩件事。”既然李春燁相信大明能研發出足以打敗建奴的火器,那李春燁就會完全相信自己的話,不管他將來能不能成為自己的盟友,起碼他不會成為自己的敵人。
邁過這道關鍵的門檻,朱由檢心中暗暗激動,李春燁極有可能是他第一個政治軍事上的盟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