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鳳翔氣得直翻白眼,卻因為郭允厚揭了他的傷疤,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是用食指著郭允厚,手指有節奏地顫抖著。
“揭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臉。郭大人何必咄咄逼人?薛大人也是替陛下的聲譽考慮。”王永光的話,還是比較溫和。現在朝堂之上,閹黨無論是實力還是人數,都佔有優勢,自從首輔葉向高致仕後,東林黨在朝堂的實力每況愈下,現在已經不具備和閹黨直接抗衡的能力了。
“王大人,剛才薛大人何曾給信王殿下,給皇上留了半分臉面?”兵部尚書崔呈秀這一招的確厲害,將東林黨的矛頭引向皇上,看來,這一局東林黨的失敗,已經不可避免。
果然,東林黨人再也不敢應聲。跟皇帝直接作對,他們還沒有這個膽量,現在已經不是群臣合力鬥皇帝的萬曆時代了。
朱由校因為沉溺木器,朝中大事,他一般什麼事都不管,所以朝堂之上,一般是東林黨和閹黨爭權奪利的舞臺,今天朱由校因為陝西的匪患,難得當一次裁判,誰敢得罪裁判?
朱由校打蛇隨棍上:“諸位愛卿,朝廷用度艱難,各位愛卿都是朝中重臣,理應為朕分憂。朕本來準備向南直隸、浙江、湖廣等南方富裕省份徵收工商稅。”他想起了朱由檢曾經向他建議過在全國徵收工商稅的事,現在正好可以壓一壓這些個東林黨人。“但陝西匪患是當務之急,今天就不用議論了,還是先平息陝西的事再說吧!”
東林黨的老巢就在南方的省份,如果惹得皇帝興起,向南方省份徵收工商稅,那東林黨和他們背後支援的力量,損失可就大了,這比首輔葉向高致仕對他們的打擊還要大。
東林黨人再也不敢發出哪怕是微小的聲音,一個個就像是感染禽流感的雞鴨,耷拉著腦袋。
第76章兵進潼關
皇帝朱由校則再也不給東林黨機會,他一錘定音:“就按剛才的決定。信王,即日發兵陝西。”
“是,皇兄。臣弟領命,臣弟這就去準備。”朱由檢似乎是挑釁東林黨,回答得十分洪亮,與東林黨人的垂頭喪氣形成非常鮮明的對比。這一刻,朱由檢就像是閹黨的領袖。
朱由校解散朝會後,朱由檢沒有任何逗留,他帶著王慕九直奔軍校,一名親兵在他的授意下,則奔去了四武營,通知軍官們去營部開會。
“文啟,偵訊班有多少畢業和即將畢業的生員?”朱由檢迫不及待,他要將這些學員送到陝西。現在陝西的情況他根本不清楚,也不知道農民起義發展到什麼程度了。
“回殿下,已經畢業但還沒離校的有六人,另有八人即將畢業。”周文啟沉聲作答。
“立即讓其中的十二人星夜倍道,趕往陝西,收集匪軍訊息,留下一到二人,隨軍同行,負責聯絡。”偵訊班的生員都學會了透過信鴿傳遞訊息,比驛使快了許多。
四武營,朱由檢坐在大營正中間,得到通知的高階軍官們圍坐在他的四面。
“各位將軍,陝西農民作亂,匪眾已達二十餘萬,陛下令四武營立即趕赴陝西,迅速平息陝西之亂,各位有什麼好的想法?”四武營只有四萬餘人,而匪軍是四武營的五倍有餘。這和山東剿滅倭寇不一樣,那時奮武營佔據人數的優勢。大戰在即,形勢嚴峻朱由檢不想隱瞞軍官們。
“殿下,陝西匪兵全是農民,全是烏合之眾,騎兵一個衝鋒,就能將他們碾成肉末。”滿桂毫不在乎,這些沒用經過訓練計程車兵,和遼東的建奴比,簡直就是豆腐。
“滿將軍藐視匪軍,不被匪軍的氣勢嚇倒,勇氣可嘉,不愧是四武營的將軍。”朱由檢雖然不知道陝西的具體情況,對這股義軍卻不敢掉以輕心,“但據山西巡撫曹爾楨的奏章,有不少軍戶加入匪軍,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
“殿下,陝西的軍戶也和農民差不多,根本沒有經過實際的訓練。末將和顯武營願意去打先鋒。”袁崇煥是文官,現在卻在軍中任職,早就將自己看成四武營的一員,但遼東統兵的經歷,讓他根本看不起遼東之外的明軍。
“袁將軍的分析也對,但匪兵畢竟人數眾多,還是小心為上。”朱由檢對兩位遼東舊將的求戰慾望十分滿意,只要不怯戰,訓練了一年的四萬四武營軍事,應該可以對付陝西的匪兵。但滿桂、袁崇煥太過輕敵,不易擔任先鋒。
“殿下,你就說吧,怎麼打,我們全聽你的。”吳兵對朱由檢有一種盲目的崇拜,上次在山東,他親眼見到了朱由檢的謀略。有朱由檢指揮,他才懶得操心,再怎麼操心,也沒有朱由檢想得遠。
楊都雖然沒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