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不予回應。
紀國昨夜找上孔晟,說了一番驚人的話。孔晟沒想到紀國公主竟然能有這種大膽的想法,知她姐妹情深難分難捨,倒也不置可否——沒有贊同和認同,但是也沒有公開反駁她的話。
見孔晟一直不予回應,紀國有些發急了,但左右耳目眾多,她又不好明著說,只能嬌嗔低低道:“孔晟,你不用給本宮裝傻,反正這遠去回紇王庭漠北牙帳,千里迢迢,路上兇險無數,你若是保護不好寧國姐姐,我將來不會饒了你!”
孔晟依舊在馬上端坐,苦笑一聲:“公主殿下,臣自當恪盡職守,履行使命!請公主放心,臣一定會護得寧國殿下週全!”
孔晟的回答其實與紀國想要的南轅北轍,她更加發急,嗔怪起來,卻是又不能當眾發作,只能壓住各種不滿,在車駕上用羞怒的目光盯著孔晟,孔晟視若不見。
寧國輕輕一嘆,一路上孔晟與紀國之間的對話也好,各種眼神交匯也罷,她其實沒有聽得明白,只誤會成兩人之間的打情罵俏。過去種種,不消提了,但如今,因為孔晟抗旨拒婚和紀國公主為愛殉情的風波,加上上次在當陽山谷的事兒,這對原本最不可能走在一起的青年男女之間,似乎在產生某種莫名的情愫。
別人看不出來,但寧國能感覺到。
寧國掃了在馬上威風凜凜風度翩翩的孔晟一眼,心裡暗道:經過了這麼多,或者孔晟和紀國妹妹真的有希望走到一起,這是紀國的福分,也是她的命數。但我卻是如此的悲苦……嫁到回紇去,嫁到那種苦寒之地,嫁給一個年紀比她大很多的異族男人,要在那種兇險之地生活一輩子,其實比殺了她都痛苦。
寧國其實想過以自殺來抗拒命運的安排和操控。但是她知道自己一死了事倒是簡單,但大唐與回紇之間的和親卻不能結束,頂多就是換了其他的姐妹繼續去回紇和親,那麼,自己死就是害了別人。
反正左右都是一死,與其死了連累別人,不如……寧國眼眸中掠過一絲決絕:如果自己壓抑的活著能讓大唐江山更加穩固,如果自己的犧牲能讓自己的家國天下更加強盛,也算是值得了。
寧國緩緩閉上自己雙眸,神色越加的平淡和嫻靜。孔晟眼角的餘光從寧國秀美的臉蛋和近乎完美的身體弧度上掠過,心裡暗暗佩服這女子的溫婉和心胸氣度,絕非凡塵女子所能及。
她的自我調節能力、她的心理承受能力、她的為了大局義無反顧的犧牲奉獻精神,她以柔克剛的性格本質,隨著接觸的時間越長,孔晟就更讚賞。
不是孔晟支援寧國逆來順受,也並非孔晟支援大唐與回紇和親。只是既然無法抗拒、既然有諸多顧忌,就不如平靜地面對和接受,以一種平靜的心態,等待命運的時來運轉。
若是普通女子,面對如此遭遇,恐怕早就哭哭啼啼心懷怨憤淚灑長安了,但寧國卻沒有。當然,在她平靜的外表背後也有內心翻騰的波瀾。(未完待續。)
第五百三十章 遣婚使、傷離別(3)
第五百三十章遣婚使、傷離別(3)
孔晟在馬上緩緩前行,他突然從周遭或熱情或敬畏的目光注視群中發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依舊是白袍頭戴面紗,真正的身材在寬大的白袍中顯露不出來,但孔晟還是一眼就認出這便是明教的右光明使妮娜。
妮娜如何應對明教總壇,孔晟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反正這是妮娜的事,與他無關。按照兩人的默契約定,孔晟已經向皇帝奏明明教的事。大唐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國度,對於宗教信仰也是如此,其實在長安城中異域人士眾多,長期居留,這些人帶來了各種信仰,既然是宗教信仰,那自然就有活動組織的場所——寺廟或者祭壇之類,等等。
孔晟假以受人所託的名義,皇帝沒有多想。皇帝給有司主官打了招呼,允許明教在大唐傳教並建立第一座山門——大光明寺。當然這有一個前提,明教必須要遵守大唐法度,接受大唐宗教管理衙門的監控,否則,只能被取締。
所以,這事在妮娜看來非常複雜和困難,可在孔晟這裡其實很簡單。孔晟不僅幫著明教疏通了官方的關係,拿到了許可證,還安排侯府出資幫著妮娜著手選址建立山門。
妮娜嘴上不說,心裡其實有些興奮。
雖然明教此番進入中原,折損了165名光明使者,而明教的左光明使哲扶也因此殞命(死在她的手上),但只要能開啟大唐傳教的局面,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妮娜依舊可以為明教立功。
妮娜事後收攏四散逃命去的被孔晟的連番炮轟嚇破了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