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到了發展。如:磁州窯、龍泉、鈞窯等都能夠相互學習,所以元代雖然制瓷粗糙,但各窯口的互學、互造對方的瓷器是存在的,這是在鑑別瓷器中特別要注意的。

因為由唐宋到元是瓷器行業的發展和交流過程,官民都阻擋不了瓷器在社會中的應用流通,在鑑別中要鑑別瓷型別,也要鑑別是哪個地域窯口出的。

89。元朝瓷器

元器修長腹胸大,紋飾畫在口內外。

足圈滑潤如玉帶。

註解

元朝瓷器立件修長、腹胸大、曲線性強,如:梅瓶胸大,玉壺春瓶腹大,紋飾在口內外都有,留出燈草邊,足圈削的不太規範,但潤滑如玉石感。一般來說瓶類底足比較小。而且梅瓶底邊向外閃。

卵白瓷樞府瓷器考

90。卵白瓷樞府瓷器考 樞府瓷器假的少,色屬卵白透光少。

底足露胎白泛青,胎厚釉白青色少。

底有乳突帶旋紋,足圈壁厚削工好。

釉色混濁微閃青,元代樞府官方保。

樞府兩字相對應,多密小泡大件寶。

元明兩代都製造,斷代定要把色考。

元代粗足顯拙大,唯獨卵白足圈小。

註解

樞府瓷元明兩代都有,但在民國以前假的少,屬單色釉,顯卵白色很特別,白中閃青,釉光不太亮,偏白,像鵝蛋色,胎厚重底無釉,圈足小而厚,胎色白中微青,本來元代削足粗糙,底有旋紋乳凸,但樞府瓷確實比較精細,這恰恰是證明樞府瓷是官辦民燒的官器,樞府二字的寫法是對稱於器物的肩上,底有乳釘和旋紋,泡多密而小,如果釉好而青是明代的,青而色濁是影青演變卵白的早期產品,樞府瓷的足修得好而且小,露胎的足色像曬成的青蘿蔔乾色,白中微泛綠青。樞府瓷是元代軍務部指定燒的一種瓷器,但後來在明代早期也燒了一段時間,其釉亮度高,足比元代的足圈大,樞府二字規正。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元瓷基本鑑

91。元瓷基本鑑

元胎白中又泛灰,麻倉瓷土二元煨。

含鐵又含微元素,蘇料泛出褐斑灰。

坯胎修下不修上,口圓收身不僵披。

註解

元朝的胎白中泛灰,是最早用麻倉土和瓷土燒成瓷器的,被稱為二元燒法,含鐵又含微量元素,這是和當時的工藝及料產出情況有關。當時,已開始用蘇料,但有不少國產料。器件常常是修足底,不修上,口圓、器形中部收身不僵硬,在釉面的作用下顯得器身秀美。

元足

92。元足(1)

元底無釉有旋紋,個別刷釉跳刀痕。

粘砂削足手抓印,接底彎曲褐紅渾。

註解

元朝瓷器器底一般無釉但有用粗釉漿稍微刷一下的,有旋刀紋痕,有粘沙這是燒前墊沙造成的,削足刀痕明顯不精細,刀法不好,足為斜削,有手抓坯的痕跡,接底彎曲,有褐紅色的火石紅、火燒紅(民間叫法)。

93。元足(2)

上身大來足小沉,鐵紅褐斑中有突。

斜削圈足不整齊,足淺寬厚不修粗。

註解

上身大、足小是立件的特點,厚沉。大部分底有乳凸,有鐵紅斑,足淺,不深。用斜刀削圈足,而且不連續用刀給人不整齊的感覺。足修的粗糙。元底特點,看起來粗糙,摸起來滑潤。。 最好的txt下載網

元代紋飾

94。元代紋飾

元代紋飾層滿器,口嘴內外紋飾細。

六七八層不算多,線條流暢古畫氣。

寫意畫寫韻都足,成對器件難同的。

焦葉獨梗蓮瓣分,仰蓮瓣散花蕊立。

註解

元代的紋飾層多有八、九、十層,有些器件口內也有紋飾,寫意寫實的畫法都有,成對的器件,紋飾及形體都有差異,達不到一致,這是由於當時的工藝水平達不到很一致造成的。

95。元代紋飾工法

蕉葉獨梗蓮瓣分,如有雙梗填色樣。

元代紋飾特點多,濃豔泛黑各料分。

畫工工匠古樸風,畫工流暢一筆真。

濤浪勢猛浪頭粗,寫意帶實畫工深。

浪珠紋飾向蝌蚪,獨梗浪猛粗純真。

註解

元蕉葉獨梗,蓮瓣分開,料濃豔有鐵斑,畫工古樸,無重複筆,一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