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1部分

秦魏傑很顯然知道明十四陵裡真正的瑰寶是九天隱龍決,秦魏傑要的是權力!之前給秦魏傑隨意寫出的三個字,楚天賜怎麼測得到的結果都在暗示秦魏傑將來會是一個權操天下之人,一個這麼有野心的人,一旦得到九天隱龍決,後果楚天賜完全不敢去想。

但事到如今,似乎秦魏傑從來都沒給自己留下個任何選擇的機會,參加古嘯天的比試自己必須贏,而這一次又必須找到明十四陵,同時還要交出九天隱龍決,自己好像冥冥之中都在秦魏傑的算計之中。

從現在找到的線索看,關於明十四陵的訊息應該在青城山,所以第二天楚天賜就去了青城山,蕭連山陪著顧安琪去見嵐清,和楚天賜一起去青城山的就剩下越千玲和秋諾。

越千玲不喜歡秋諾,楚天賜心知肚明,但至於原因,楚天賜始終不明就裡,不過礙於另一本洛玄神策是秋諾給的,越千玲雖然心裡憋著氣,但也不好發作出來,楚天賜因為心裡想著秦魏傑的事,所以並沒有看出兩個女人之間的暗戰。

青城山以幽名絕天下,自古以來,人們以幽字來概括青城山的特色。

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巒、溪谷、宮觀皆掩映於繁茂蒼翠的林木之中,道觀亭閣取材自然,不假雕飾,與山林巖泉融為一體,體現出道家崇尚樸素自然的風格。

不過楚天賜完全無暇顧及這些風景,根據川西天倉圖上的顯示以及方亞楠提供的資料,似乎所有的焦點都集中在青城山的天師洞。

天師洞又稱常道觀,是青城山最主要的道觀,相傳東漢末年,天師道創始人張道陵曾在青城山山腰第三混元頂峭壁間修煉佈道,俗稱天師洞。

越千玲學考古的,對青城山上的這些道觀和景觀如數家珍,完全是一個免費的導遊,根據越千玲所說,天師洞的原觀早毀,清代重建,有殿三重,名三清殿、三皇殿和黃帝祠。

走進天師洞,主殿是三清殿堂,建於1923年,是一座重簷歇山頂樓閣式建築。

殿前鋪設通廊石階9級,前簷排列大石圓柱6根,殿堂橫列5間,正中高懸清朝康熙皇帝的御書匾額:“丹臺碧洞”。

殿前高懸幾副對聯,其中一幅寫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此聯既深得老子道家思想的真傳,又暗含“一氣化三清”的深刻寓意。三清殿中供奉的是道教至高無上的三位尊神,即居於玉清仙境的元始天尊,居於上清仙境的靈寶天尊,居於太清仙境的道德天尊。道教認為,這三位尊神正是天下萬事萬物的創造者。

天師洞的另一座主要殿堂是三皇殿,殿內供奉伏羲、神農、黃帝石刻造像各1尊,高約1米,唐開元十一年雕造,皆為坐像。

道教以黃帝、老子為祖師,相傳黃帝曾在青城山跟隨仙人寧封子學道,寧封子還協助他打敗了蚩尤。

後來黃帝功德圓滿,乘龍昇天成仙,寧封子被封為青城山的主治神仙,黃帝在此山自然也有突出的地位。故而在青城山不僅三皇殿供奉黃帝,並且還單獨為他修了一座黃帝祠。

黃帝祠初建於隋代,是天師洞最早的殿宇之一,故而宋代又曾以此來稱呼天師洞。其正門橫額上有于右任先生手書的“古黃帝祠”四個大字。

黃帝祠左側有一洞,相傳乃張道陵修煉之處,此即人們所說的天師洞。

洞窟的最上層有一石龕,其中供奉著隋代雕刻的張天師石像。

面有三目,神態威嚴,左手掌直伸向外,掌中握有天師鎮山之寶:“陽平治都功印”。

越千玲幾乎是口若懸河的把不大的天師洞講解的頭頭是道,楚天賜從進來就一籌莫展,三個正殿沒有丁點流連,一直走到天師洞裡面。

按照越千玲所說,天師洞的原觀早毀,清代才重建,很顯然關於明十四陵的線索絕對不會留在這些建築之內。

天師洞是自然天成的,如果有線索也應該在洞裡面,可楚天賜在洞中默不作聲仔細看了半天后,依舊失望的搖搖頭,裡面並沒有什麼奇特的地方。

楚天賜指頭在龍頭木上敲擊幾下低聲自言自語小聲說。

“這龍頭木是從天師洞找到的,那夥人不惜一切代價想要拿回去,說明這龍頭木的作用非比尋常,可到底這龍頭木有什麼用處呢?”

“天賜哥,會不會是推算錯了,明十四陵的線索並沒有在天師洞?”秋諾在旁邊冷靜的說。

聽見秋諾叫天賜哥,越千玲心裡莫名其妙的泛酸意。

楚天賜想了想很確定的搖搖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