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法國是否被德國所擊敗,英國自然不願看到法國被德國吞併,這樣會造就一個更加強大的敵人,不過對於在亞洲崛起的中國,英國在緬甸衝突之後已經有了足夠的警惕。
此時的這個中華帝國,在領土上的慾望非常強烈,在短時間就在亞洲連續扶持了兩個華人國家。
此時中國還涉足馬六甲海峽,同時在蘇伊士海峽地區扶持了拉希德阿拉伯王國,對英國的霸權造成了極大的挑釁。
其中英國的擔憂充分的被美國所利用,美國已經決意圍堵中國,正要藉助英國的力量,否則美國對中國圍堵起來會很吃力。
不過可惜的是,英國想拖延時間,但局勢的變化開始徹底失控。
中華帝國政府在沙俄拒絕了廢除不平等條約的回覆後,再次向沙俄遞交了一份照會,這次照會不僅要求沙俄歸還自歷次沙俄以不平等條約侵佔的中國領土,同時還要求賠償海蘭泡血案以及日俄戰爭中對中國東北人民所造成的損失進行賠償,賠償金額高達三十億復興幣。
中國所追加的賠償要求,無疑將尼古拉二世惹得怒火中燒,讓尼古拉二世有一種龍游淺灘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的憤懣感。
1917年1月, 俄國各地爆發了大規模罷工示威,紀念1905年的“流血星期日”。首都彼得格勒工人響應布林什維克的號召,舉行罷工和示威遊行,他們:高呼“打倒戰爭”、“麵包與和平”的口號。這次行動成為二月**的前奏。
沒多久,3月8日,國際婦女節這天,俄歷2月23日,彼得格勒50家工廠約13萬男女工人舉行罷工和遊行,拉開了二月**的序幕。第二天,參加罷工示威的群眾增加到20萬。
在布林什維克黨(後改稱俄國共產黨)領導下,首都各大工廠舉行了有30萬人參加的聯合總罷工。**風暴嚇壞了沙皇尼古拉二世,他下令不惜採取任何措施,迅速恢復首都秩序。
血腥的鎮壓隨即展開,然而這次鎮壓與以往不同的,此時的沙俄民眾對於尼古拉二世已經徹底失望了。
工廠的殘酷剝削,農產品供應的短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