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那些還在軍中計程車兵和軍官,則一律不封爵。
這十年下來,中華帝國退役了三批正規軍士兵,同時退役了五批生產兵團。
正規軍士兵一般都是專練一門戰技,炮兵專門打*,裝甲兵專門開戰車,狙擊手就專門當狙擊手。
總之把分內的事給練得能起本能反應才算合格。
中華帝國畢竟是一個有三百萬正規軍的部隊,陸續退役了三大批,正規軍預備役已經達到了九百萬。
生產兵團訓練出的炮灰預備役,則有了一千五百萬。
也就是說全面戰爭一開打,帝國就能夠對這些預備役進行動員,起碼能夠動員一半上戰場。
其中那些正規軍退役計程車兵,由於專門練一門戰技,所以到時候重新入伍只需要隨便訓練一下,讓他們把忘掉的東西記起就行了,反正不斷練了三年,身體有本能反應,很容易成軍。
中華帝國陸軍內部的分工是很明確的,因此雖然只訓練三年,但卻能把士兵的技術性訓練得非常不錯。
只有特種部隊是比較全面的進行訓練,之所以叫特種部隊,就是因為這種區別。
動員時,只要把不同的兵種組合一下,就是一個野戰師。
而那些作戰技術練得特別精的,則留在軍中當基層軍官。軍官之間也有激烈競爭,被比下去的,去當預備役軍官吧
這些預備役軍官未來是要發揮重大作用的,因此不能讓他們放任自流,帝國將這些預備役軍官專門集中養起來,讓他們繼續研究研究與指揮作戰相關的東西。
未來的戰爭,指揮是非常重要的,只要中層、基層指揮官能夠正常發揮,預備役的戰鬥力都不會差,至於高層指揮官,那更多的是戰略指揮,同時戰術指揮等等方面,只要基層和中層指揮官不慫,高層指揮官就不會出什麼差錯。
對於高層指揮官來說,他們是大局上的佈置,東西考慮得一般都比較全,這要全部環節都能夠佈置正確,那麼就沒什麼問題。如果其中一個環節出了差錯,那麼可能會影響到全域性。
中基層軍官能力夠強,就能夠減少這樣的問題出現。
不過暫時帝國還不會發動戰爭,恐怕還要再等些年,到時候中華帝國的預備役規模更加龐大。
這些預備役中真正寶貴的,則是那些預備役軍官。
很多預備役軍官經歷過戰爭,或者透過學習和演習,知道上了戰場遇到什麼問題該怎麼做。
因此這些預備役軍官,就算是退役了,也在帝國的組織下不間斷的學習和研究遭遇各種問題時的應對方法,而且帝國還專門組織了實驗部隊來模擬戰場環境,以便這些預備役軍官提高自身的指揮能力。
夏鈞這些年很多時間都撲在提高軍隊戰鬥力的建設當中,其中精力花得最多的就是培養軍官。
他經常給軍官們一起討論新時代的戰爭問題,面對新的戰爭課題,陸海空三軍都研究出了一套東西,只待戰爭的檢驗。
在陸海空三軍的建設中,夏鈞主要抓的是陸軍和空軍,海軍則謝葆璋抓的,他才是專業人士,夏鈞只負責給海軍造更好的軍艦和武器。
以夏鈞看來,所謂十年陸軍,五十年空軍,一百年海軍,這是不太正確的東西。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在夏鈞看來,當提升到了一定程度時,陸軍遠比空軍要投入更大的精力去抓。
畢竟陸軍規模大,而且戰爭主要打的就是陸軍。
至於空軍也是很重要的,沒有空軍的優勢,陸軍就要完蛋。但空軍相對陸軍的複雜性,卻更簡單得多。
空軍只要保持著技術優勢,硬體上提升上去了。同時飛行員個人技術提高上去,後勤管理提高上去,指揮上很簡單。
而陸軍規模那麼大,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體系,指揮量也非常大。
所以夏鈞認為陸軍才是最複雜的軍種,所謂的十年陸軍,五十年空軍,百年海軍,實際上更多是指軍事技術方面,西方人在戰爭方面,更講究軍事技術,意志力只能說是一般般。
夏鈞不缺的就是技術。
中國陸海空三軍,主要需要考慮的就是指揮、後勤兩個方面。
陸軍最難指揮,後勤也最為複雜。海軍次之,空軍再次之。
由於夏鈞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軍隊建設當中,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地位,因此他根本不需要像斯大林那樣對軍官進行清洗。
斯大林的清洗行為,最終的結果就是使蘇聯軍官的指揮能力變得超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