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
這些的不同,在不斷的細化之後,形成了這個世界的萬物的屬性。
金木水火土只是方便人們記住能量的變化方式,只是一種代表符號。
人在五行之內,自然是身納五行。
之所以叫風水,則是‘氣’遇水則會停在一個地方,相當於是個籬笆一樣。氣遇風則散為雲,因此要藏風,不過藏風是次要,水是首要。風與水皆適宜,則可聚氣。
但山川地勢是隨著自然改造和人類改造不斷變化的,因此也就有了‘風水輪流轉,今年到我家’的說法。
龍脈可能到處都有,但並非是當時就能用。
清末太平天國起義,滿清首先想到的,就是去派人去挖洪秀成的祖墳,根據一些史料記載,洪秀全的祖墳風水確實不錯,是個龍脈。
風水的作用排在第三,當命格提升到一定層次了,只要是命硬了,時運好了,風水再差也差不到哪裡去。
中華帝國的強勢發展,以及政府對國家內部的精細化管理,使得國民命格都在隨著國運而不斷提升。
這是一種整體上的提升,而非是隻提升一個群體。
——————
第三更到
第一卷 第374章 恐慌的美國
第374章 恐慌的美國
“告別父老離家去,參軍入伍最光榮。君不見,邊疆戰事久未息,吾亦當為眾人先。拋灑熱血建偉業,只願華夏永安寧。君可知,大漢昏睡數百年,吾輩今日恍然覺,蠻夷胡虜竟稱王,欺我大漢無傳承,肆虐漢土意猖狂。他日深仇猶未雪,吾輩豈可且偷生,踏平寇土待何時。今以此歌與君聽,男兒生來當剛烈,建功立業在今朝,參軍入伍是正途……”
全國各地,此時依舊有招兵宣傳,私底下的號召方式也各式各樣,而且很是極端的民族主義宣傳方式。
而在輿論上,中華帝國則是宣揚仁愛,當然,這東西是用來忽悠別人的,所以帝國只是表面上喊幾嗓子,下面卻是在搞另外一套。
儒家之所以能夠在古代建立正統地位,那是因為迎合了統治者的需要,儘管儒家不如道家優秀,但道家無法建立一個社會秩序,這是道家最大的弱點。
儒家的君臣父子,常倫朝綱,春秋大義等等,都是為了統治集權需要,仁愛等等七七八八的東西,也都是統治者用來忽悠百姓的。
但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上,卻出現了一個非常讓人無語的現象。
那就是在統治者忽悠臣子和百姓時,統治者也反過來被臣子們給忽悠了。作為皇帝,也是要受教育的。
而皇帝受的教育,很多都是儒家教育,以明代來說,翰林院學士每隔多少天就給皇帝來一次講課,給皇帝灌輸種種儒家的東西,皇帝整天在宮中,接觸外面的世界都是靠這些臣子的口述之類的,結果一個個都被愚掉了。
這也是為什麼,在漢唐時期,中國還能不斷向外擴張,而在宋明時期,則基本上不擴張了。
漢唐時期雖然儒家也是正統地位,但統治者起碼還沒有被忽悠掉。
宋明時期,可以說是儒家忽悠的巔峰,整個社會都被忽悠了,所以也出現了一個現象,那就是君主集權達到了一定的高度,而且內部統治地位很穩固了,起碼在內部來說,想要篡位卻是很難的。
當前中華帝國可謂是在內部否定了儒家,但表面上卻又宣揚儒家思想,這種宣揚主要是用來忽悠外國佬的,自己就不用太入戲了。
又到招兵的時候了,大量的青年已經摩拳擦掌,紛紛前往報名。
每年帝國招兵,場面都十分的火爆。
對於那些錯過了入學年齡的年輕人來說,他們目前想要成就一番事業,首先要得有文化,要想獲得文化,一個是去成人學校,或者夜校就讀。另外一個就是參軍入伍,若能在軍中建立軍功,那將前途大好,就算不留在軍中,退伍了也極易找到一份好工作。
此時帝國有諸多參軍入伍而獲得成功的例子。
帝國成立之後,帝國對於烈士家屬的補償最為豐厚,撫卹金年年都有增加,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錢自然一定程度上是慢慢貶值的,加上個人勞動收入的增加,烈士的撫卹金自然也是年年在加。
每一次提高撫卹金,那些已陣亡的烈士也都有增發。
不過那些是帝國成立之前的烈士們享有的待遇,那些烈士可謂是開國功臣,帝國自然不會讓人寒心。
同時帝國對於那些沒有陣亡的開國功臣們的封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