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不
發達國家,人口過剩,失業普遍,因而是一個很好的廉價勞動力來源。但是你知道,我們中國人認為這種看法是很侮辱
人的。現在你也這麼看,這就使我們很為難了。如果我們採納你們的建議,別人就會對蘇中兩國關係得出錯誤的看法。
他們會以為蘇聯對中國的看法同資本主義西方是一樣的。”
赫魯曉夫聽了毛澤東的話不覺心中一怔,他絕想不到這一問題有這麼深的歷史底蘊和政治意義。也沒有想到自己的
好心好意會傷害了別人。赫魯曉夫這才深深地感到同毛澤東談話太不容易了。他像卷帙浩繁的書籍,而自己卻似生性魯
莽的村夫。
赫魯曉夫內心感到很委屈,他根本就沒有想這麼遠,他不過是直截了當地提出了一個他認為符合中國人利益的建議
而已,他認為這樣可以幫助中國解決一部分人的吃飯問題。
與毛澤東就這一建議談話後,赫魯曉夫又同布林加寧、米高揚、什維爾尼克進行了商量。在隨後的一次談話中,他
向毛澤東道歉說:“毛同志,我們當然不想給你們製造困難,我們當然不堅持我們的建議。如果你們覺得這個建議會損
害中國的民族自尊心,那就當我們沒有提過,務請不要放在心上。
我們用自己的工人也行。“
赫魯曉夫以為這件事就此了結了,會談後便去哈爾濱、瀋陽轉了一圈。回到北京後,中國同志給赫魯曉夫手下的人
帶去了一個正式口信,說毛主席同意接受蘇方的建議,願意幫蘇聯的忙。
赫魯曉夫為此而躊躇不決。該建議首先是他提出來的,若不同意,還得向毛澤東解釋為什麼,話說多了難免有誤,
不定又會出現什麼不愉快之事。赫魯曉夫猶豫再三,最後還是同意簽訂了一個協定,招募 20 萬中國工人到西伯利亞做
工。
這回,赫魯曉夫反倒心神不定了,他認為中國人準是在打蘇聯的主意,準是想兵不血刃地佔領西伯利亞,準是想滲
入並接管西伯利亞的經濟。赫魯曉夫認為中國人之所以同意派 20 萬中國工人去西伯利亞,無非是想確保在西伯利亞定
居的中國人多過居住在那裡的俄羅斯人和其他蘇聯人,從而把西伯利亞變成中國人的而不是俄國人的。
赫魯曉夫的思想又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在這一問題上,他性格中的狹隘與偏激暴露出來。
另一件事是關於帝國主義是紙老虎的爭論。在中南海游泳池邊,毛澤東向赫魯曉夫談了對帝國主義的看法。令赫魯
曉夫感到驚訝的是,毛澤東對待美國的威脅是如此坦然。赫魯曉夫試圖向他解釋:“不要不以為然,一兩枚導彈就能使
所有的中國軍隊化力灰土。”赫魯曉夫認為毛澤東對戰爭所持的觀點是非常幼稚的。殊不知,九年前,毛澤東就論述過
原子彈能否解決戰爭的問題。毛主席對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說,原子彈是美國反動派用來嚇人的一隻紙老虎,
看樣子可怕,實際上並不可怕。“我們有些同志也相信原子彈了不起,這是很錯誤的”。毛澤東在九年前已經批評過赫
魯曉夫的這種思想,赫魯曉夫如果懂中文,或事先接觸過毛澤東的著作,就不會再去自以為是地勸說毛澤東了。毛澤東
是在高山上俯瞰這個世界,俯瞰世界未來的程序;而赫魯曉夫卻是無暇他顧地一天接一天地應付美國強權的挑戰。
1954年,毛澤東仍然相信人比武器更重要。對赫魯曉夫來說,只要一個東西是能夠摸得著的,就是真的。相比之下,
毛澤東則是一位預言家,他對自己,對中國、對共產主義在歷史上的上升地位,都極有信心。赫魯曉夫覺得毛澤東把他
看成了一個膽小鬼。
幾個月後,赫魯曉夫對中國的不滿略有表現。他在同西德總理阿登納談話時說:“中國也許會成為一個”令西方擔
憂的問題。“
游泳池畔的那一幕,成了中蘇分裂的先聲。對戰爭的態度——這就是在毛澤東與赫魯曉夫之間無法達成共識的問題。
1958年 7月 31 日,赫魯曉夫的座機呼嘯著停在了北京首都機場的停機坪上。
沐浴在燦爛陽光下的北京正值盛夏。陪同赫魯曉夫一道訪華的是國防部長馬利諾夫斯基和外交部副部長庫茲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