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在飛越北婆羅洲澇越附近的海面上空時爆炸,中國和越南政府代表團工作人員和中外記者11人全部遇難。周恩來沒有乘坐這架飛機,沒有遭到毒手。
暗殺動搖不了周恩來爭取和平的信念,第二天,他寫信給鄧穎超說:“有這一次教訓,我當更加謹慎,更加努力。文仗如武仗,不能無危險,也不能打無準備的仗,一切當從多方考慮,經過集體商決而後行。望你放心。”
周恩來以大無畏的精神,仍然赴會。14日,他到達仰光。15日晚同尼赫魯、吳努、納賽爾、范文同、納伊姆汗舉行非正式六國會議交換意見。周恩來提出在亞非會議上不提共產主義問題,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爭論,致使會議無結果。這個建議獲得一致贊同。17日,到達萬隆。18日,亞非會議開幕。
周恩來成了會場內外的風雲人物。正像當時有的記者報道的:“他出現在哪裡,哪裡就有歡呼聲和掌聲。”當週恩來坐著飄揚著五星紅旗的小汽車駛向大會會場時,街頭群眾發出了雷鳴般的歡呼,人們不顧警察的警戒,從四周圍上來。動人的情景,使美國記者也感嘆說:“人們都為他發瘋了!”
亞非會議是第一次由亞非國家獨立召開,沒有西方殖民國家參加的會議。帝國主義和反動派對這次會議十分害怕,極端仇視,一開始就施展種種陰謀,企圖阻撓和破壞。蔣介石還派出了暗殺團組織,打算在萬隆暗殺周恩來等。但在愛國主義的感召下,暗殺組織成員中有人向中國代表團報告了,中國代表團及時採取了預防措施。帝國主義見破壞會議召開的陰謀沒有得逞,轉而又利用亞非國家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不同,以及長期殖民統治造成的相互之間的某些隔閡,挑撥離問,企圖使會議陷於無休止的爭論而歸於失敗;特別是挑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其他亞非國家的關係。參加會議的29個國家中,同中國建交的只有7個,同美國有援助關係的有22個。許多國家對中國很不瞭解;有些國家受帝國主義的影響,對中國懷有恐懼甚至敵意。美國認為它有充分把握破壞這個會議。在帝國主義的挑唆下,會議一開始,有的國家的代表就提出所謂“共產主義威脅”,所謂“顛覆活動”等;會議氣氛相當緊張。
4月19日,會議第二大的下午,輪到中國代表發言。鑑於以上情況,周恩來臨時決定把原定的發言稿作為書面稿印發與會者,自己則利用午間的短暫休會時間起草補充發言稿,以回答對中國的造謠中傷。他一邊寫,一邊交給工作人員譯成外文。下午的全體會議上,他發言指出:“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而不是來吵架的。我們共產黨人從不諱言我們相信共產主義和認為社會主義制度是好的。但是,在這個會議上用不著來宣傳個人的思想意識和各國的政治制度,雖然這種不同在我們中間顯然是存在的。”
他說:“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在我們中間有無求同的基礎呢?有的。那就是亞非絕大多數國家和人民自近代以來都曾經受過、並且現在仍在受著殖民主義所造成的災難和痛苦。這是我們大家都承認的。從解除殖民主義痛苦和災難中找共同基礎,我們就很容易互相瞭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援,而不是互相疑慮和恐懼、互相排斥和對立。”
他說:“本來,對於美國一手造成的臺灣地區的緊張局勢,我們很可以在這裡提出……請求會議加以討論。……我們也很可以提議會議討論承認和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問題。……而且,中國在聯合國所受的不公正待遇,也可以在這裡提出批評。但是,我們並沒有這樣做。因為這樣一來,就很容易使我們的會議陷入對這些問題的爭論而得不到解決。”
他說:“我們的會議應該求同而存異。”會議應該把“共同願望和要求肯定下來”,“我們還應在共同的基礎上來互相瞭解和重視彼此的不同見解”。他談了不同的思想意識和社會制度問題、有無宗教信仰自由的問題、所謂顛覆活動的問題,並說,“中國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我們歡迎所有到會的各國代表到中國去參觀,你們什麼時候去都可以,我們沒有竹幕,倒是別人要在我們之間施放煙幕。”
他在發言的最後說:“十六萬萬亞非人民期待著我們的會議成功。全世界願意和平的國家和人民期待著我們的會議能為擴大和平區域和建立集體和平有所貢獻。讓我們亞非國家團結起來,為亞非會議的成功努力吧!”
周恩來的發言獲得了與會代表普遍熱烈的歡迎和讚揚,會場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當他講畢回到自己的座位時,許多代表過來同他握手祝賀。緬甸總理說:周恩來的演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