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用的,現在據屬下估計,本堂能夠控制的軍隊人數應該能超過三千人。由於本堂的轄地只是蘇浙一帶,所以混進的軍隊不多,也就是京城的禁軍、吳志葵的水師,還有一些趁著劉澤清招兵的機會混進了他的部隊。”
林清華聽到這裡,眉毛一揚,問道:“什麼?你說本會有弟兄混進了劉澤清的部隊?”
陳子豪道:“是啊!怎麼?總舵主有什麼疑問嗎?”
林清華道:“他們現在都是什麼官職,有軍官嗎?”
陳子豪道:“只有三五個下級軍官,像什麼伍長、什長之類的,其他的都是士兵,總舵主如果想讓他們策反一些部隊,恐怕不行。而且我聽他們派來送情報的人訴苦說,在劉澤清的部隊裡已經有大半年沒有發餉了,有幾個弟兄嚷著要回來呢!”
林清華眼前一亮,說道:“那你現在能不能聯絡上他們?”
陳子豪道:“應該可以,以前我以老鄉的身份去過劉澤清軍隊中幾次,都沒問題。不知總舵主有何差遣?”
林清華道:“附耳過來,我要你給我這樣辦……”
第三章 烈火鳳凰 第十五節
大運河就像一條彩練,橫亙在中國的最東邊,南起杭州,北達北京。自從元代開通以後,它就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南北交通大動脈,南邊的大米源源不斷的透過這條動脈運到北方,而北方則透過它向南方回饋以毛皮、牛馬、藥材、土特產和煤炭等物。除了用於物資的運輸之外,運河還承擔著南北文化交流的重任,透過這條運河南來北往的才子佳人、文人騷客留下了多少膾炙人口的不朽詩篇,又上演了多少悲歡離合的情愛故事,這些事情有誰統計過?又有誰能統計的清楚?有誰還記得怒沉百寶箱的杜十娘?有誰還記得“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李煜?
其實,運河開鑿的最初目的是為了戰爭,在這一點上,中外如一。中國的地理特點決定了河流的走向,大多數河流都是由西往東流,這就使得軍隊和軍糧的南北運輸變得非常困難,為了順利的進行戰爭,各國各朝的統治者就紛紛開鑿運河。早在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就命人開鑿了邗溝,將長江與淮河連線起來,通糧運兵,一舉擊敗北方強鄰齊國,並攜勝利之威與晉魯國君和周天子的代表會盟於黃池,一度稱霸中原。對於夫差的稱霸,邗溝功不可沒,因而後來它也就成為了京杭大運河的一部分。到了南宋,為了抵抗金兵南下,南宋在淮河南岸建立防禦,而運河則成為最重要的運輸命脈,可惜南宋君臣只知苟安,毫無進取之心,致使忠義之士心恢意冷,辛棄疾的一句“鐵馬冰河入夢來”道出了多少辛酸,多少無奈,而其中又夾雜著多少錚錚鐵血之氣!
太平年間,運河之上舟來船往,熙熙攘攘,而運河的兩岸又佈滿了民居、商鋪、茶館、酒肆,使得人們沉醉其中難以自拔。不過現在不一樣了,戰亂和水患阻斷了大運河,北邊的東西運不來,而南邊的貨物也運不出去,而且黃河的泥沙使得運河淤積嚴重,有的地方已經不能行大船了。
雖然戰爭是可怕的,但處於戰亂中的人們總要繼續奔生活,運河上的船伕也是如此,他們靠著在南方各處跑一些短途運輸,還是能夠勉強餬口的,所以在南邊的運河上還是能不時的看到一些船,船上的船伕一邊喊著號子,一邊搖著槳,聽著那些熟悉的號子聲,人們彷彿又回到了從前的太平歲月。但最近一段時間,在揚州一帶的運河上卻看不見任何船舶,就連打魚的小船也難得見到一艘,這是因為在這裡有兩支軍隊正在對壘,運河的兩岸時不時的會有雙方的遊騎出現。運河的西岸是大明威毅侯林清華的部隊,而東岸則是大明淮安鎮將劉澤清的部隊,他們經常會同時出現在運河的兩岸,並隔著運河怒目相視,甚至會以火器對射,這就將那些草民百姓嚇的紛紛舉家逃亡,由於劉澤清部隊的軍紀明顯不如林清華的,所以人們大多數都跑到了揚州城避難。
今天的天氣很不好,天色總是陰沉沉、灰濛濛的,北風不停的吹到人的臉上,好象又要下雨了。羅橫將右手豎直,讓手下計程車兵們停下馬,他騎在自己的馬上,抬頭望了望天,嘴裡喃喃道:“難道又要下雨了?”
像是要應證他的預言,幾滴雨珠落到了他的臉上,在那被風刀留下的幾條裂紋上濺開,並很快將其浸潤。“嘶”羅橫倒吸了口冷氣,用右手輕輕的抹了抹臉上的凍傷,他是嶺南人,很不習慣這裡的氣候,本來他是在杭州的衛所裡當小校的,但後來朝廷派他來幫助劉澤清重建軍隊,當軍隊建立起來後,他就留了下來。讓羅橫感到不快的是,雖然自己為了重建劉澤清的部隊累死累活,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