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她們去了藝術大師們聚會的地方。
如今這傳統工藝品的展覽已經定為習慣,每年舉行一次,既有老民間藝術者們又有新加入的年輕新秀,最重要的是大家根據同行之間的作品進行技藝方面的交流。
雖說是民間藝術,但是大華夏地廣物博,很多東西因為南北距離總是存在不同之處,雙方之間可以相互著借鑑學習。
葛誠薇是非常看重楊桃的手藝的,不單單是她刺繡的手法純熟多變,就是在手工製衣這方面,楊桃的靈性也是趕超一般人的,至少以她這樣的年紀能有這樣的手藝,絕對不是一個心靈手巧可以形容讚美的。
其他老人們聽葛誠薇對楊桃讚不絕口,再一聽說迎門的那副《清明上河圖》是楊桃的作品,每個人都不禁露出了欣賞的笑意。老人們是不怕年輕人上進的,他們還巴不得有年輕人來接傳這些手藝。
也正是因為現在的年輕人不夠重視甚至輕視傳統的民間手藝,老藝人們對於有天賦又好學的年輕人更為寬容,總想著對方可以繼承傳統,將傳統工藝發揚光大。
然而年輕人之間則不是這麼單純的欣賞了,還存在更多的競爭和隱隱的敵意。然而表面上大家仍舊一團和氣,該說的話則說,不該說的話千萬不敢在外面隨便的亂說。
總的來講,這一次聚會令楊桃收穫頗豐,她那副巨型的《清明上河圖》被一個華裔商人看中,用88萬給買了下來,這是迄今為止刺繡品出售的最高價格。
聽說對方喜好收藏古典的東西,無論是古董還是字畫,這幅楊桃繡的圖是迄今為止的刺繡裡最大的,這人一看就喜歡上了。偏偏的對方還講究個數字吉利,直接就給楊桃開出了88萬的價格,說是討個吉利。
楊桃聽說有人買這幅圖時並不驚訝,但是在對方出的價格上卻大吃一驚。她打聽過以前出售的繡品,價格最高的也才兩百萬,那還是正兒八經的古代刺繡,上了年頭的古董。
刺繡是最近幾年國家才倡導的一門藝術,然而在藝術品市場上並不走俏,不如瓷器字畫一類的古董有市場。
楊桃的這幅圖賣出了天價 ,可算是給刺繡長了臉了。當天晉市的報紙上就刊登了這個訊息,不過因為楊桃不願意露面,報紙上也就只寫了她的名字,著重把她繡的那副圖印了上去。
因為這則新聞,大家在一開始的驚歎之後也逐漸的對刺繡有了關注,加上今年國內時裝流行復古元素,想要給自己添時髦的時尚達人們都不忘在刺繡上做點功夫,一時間凡是帶有刺繡的東西大賣。
從晉市回來不久楊果就開學了,他們八號就要上課。
楊果知道姐姐的一幅刺繡賣出了天價,88萬對她來說足夠支撐他們全家過一輩子了,她現在可謂是底氣十足,完全是不用為錢發愁的樣子。
不過楊桃叮囑過她,不要把這件事告訴楊母,免得她面對楊父嘴上把不住洩露出去,所以現在楊母根本不知道楊桃的繡品值多少錢。
家裡看報紙的不多,就是看了也難以把報紙上的一個名字和楊桃聯想起來,頂多知道楊桃名字的笑一聲,說是名字一樣的巧合。
而楊父有心,那天他雖然沒有在晉市見到楊桃,卻去打聽了後面的情況,知道那幅圖被人用多少錢的價格買下,到這個時候楊父才是真正瞭解他這個大閨女到底有多大的本事。
楊父知道了,就代表趙麗和趙倩倩也知道了。
當著楊父的面趙麗只能說誇獎的話,等離了楊父,趙麗立刻沉了臉。她心裡的嫉妒和不舒服像貓爪一樣撓的她心裡難受,偏偏又做不了什麼,只能指望趙倩倩有出息了給她爭個臉。
“你不是要考電影學院嗎?去考吧,要學什麼就趕緊去學,娘現在就指望著你能考個好大學給我爭光,楊桃是沒法跟她比了,楊果這裡你可不能輸給她。你倆不是都報這個學校嘛,你就把她壓下去,做個比她還好的成績。”
這成了趙麗每天都要在趙倩倩面前唸叨一遍的話。
作者有話要說: 早安
☆、第45章
電影學院的報名時間比高考要提前好幾個月,往後再延伸一個多月進行現場考試; 這就意味著楊果在過年後不久就要開始忙碌起來了。
楊果的文化課成績在班級裡是中上游的; 而且她基礎知識比較紮實; 幾次的摸底考試她都固定在班級二十名以前。高考發揮正常的話; 她的文化分數完全可以達到電影學院的標準。
所以開學後的一個多月是楊果最忙碌的時候; 好在楊桃的小學放假時間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