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飛射。突進,突擊),因此,轉職後的突騎兵雖然兼備了施展騎兵兵法的能力,交給呂玲綺率領,卻是仍然可以發揮出這個兵種的最大威力。
轉職後的突騎兵,除上述幾個最明顯的變化之外,另一個最明顯的變化自然就是他們的名字:由原來的突騎兵,變為迅騎兵。並且在兵種介紹上也發生了改變——
迅騎兵:突騎兵的一次轉職兵種,攻擊力,防禦力變得更加強大;並且在保留弓騎兵兵法的同時,又兼備了騎兵兵法。另外,發動弓騎兵法時,有百分之三十的機率對敵軍主將造成狙擊效果。
看到這裡,吳凡心中欣喜異常:青州鬥士,迅騎兵,兩個本來以為不能轉職的兵種,眼下全部在自己手中進行了轉職,戰力明顯提升了一大截,逆天感尤為強烈。這種嗨皮的感覺是巨大的,空前的,無法用語言形容的,只有身在其中才能切身體會得到的。
……
回過頭來,書接前文:鄴城決戰十五天後。
吳凡掐著日子計算,曹仁軍應該已經接近北海了。
如此一來,自己正好率主力出戰攻打平原。一方面,奪下這個河北一地唯一擁有攻城武器製作所的城市;另一方面,也是主要目的:令平原駐軍無法分兵,這樣,孤軍作戰的北海就可以被曹仁軍輕易拿下。
可以說,這次出兵,不論戰果如何,吳凡治下必添北海。如果打得順利,再將平原拿下,一舉兩城,那就是皆大歡喜了。
第174節 曹操得子,吳凡得女
第174節曹操得子,吳凡得女
(昨天做夢都在碼字,這算神馬水平?)
建安三年,公元192年4月,下旬。
曹軍第二軍團都督吳凡,親率呂布、張遼、顏良、文丑、周泰、呂玲綺、郭嘉七名僚將,及徒弟李湛,起八萬馬步軍,進軍袁紹治下城市:平原。
鄴城方面,留大哥華雄率二萬兵馬駐守。由於袁紹軍經過三次慘敗,已是元氣大傷,根本沒有力量主動出擊,於此,鄴城方面雖然只留華雄一人,卻是並無憂慮。
八萬馬步軍在距離平原二十里處安營下寨,卻是並不急於攻城。袁紹手下文官武將對此正在困huò,北海方面傳來急報:曹仁率三萬五千人馬正在加緊攻城,北海城危在旦夕
眾人至此才算明白吳凡的意圖:就是拖著平原的守軍,不敢去救北海。否則,平原守軍一旦分兵,吳凡必率全軍攻城。
袁譚急得團團轉,問遍手下文武官員,對此都無良策,只能眼睜睜地望著北海方向哀聲嘆氣。
八天後,吳凡在軍中收到從北海傳來的捷報:曹仁已經將北海攻陷,太守王修和僚將高柔被俘,不過此二人都不肯歸降,被曹仁釋放。
吳凡看過戰報後,點了點頭,當即提筆親自寫下任命:任曹仁為北海太守,荀彧、皇甫嵩、朱儁為其僚將,都市方針為軍備。同時,命曹仁留守五千人守城,荀彧代行太守之職;曹仁本人親率皇甫嵩、朱儁二員僚將並其餘兵馬,於十天后趕來平原,匯合吳凡主力攻打平原城。
目前獻帝手下的原班大臣們,如楊彪、王允、盧植、皇甫嵩、朱儁這些人,都已經漸漸接受了獻帝被架空這個現實。本來除了王允和董承之外,其他人都只是背地裡發些牢sāo,並沒有什麼付諸實際行動的想法。現在王允連環計被識破後,曹操和吳凡沒要了他的老命就已經是大感意外了,哪還敢再折騰?而另一個活躍分子董承又被滿門抄斬。剩下的這幾個大臣,眼見大勢已是如此,況且獻帝又是錦衣玉食,十分快樂,自然也就不再做無謂的抗爭。
也正因為如此,吳凡才陸續開始重用這些大臣,如楊彪被吳凡任命為上黨太守,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透過這個例子,吳凡故意讓其他大臣看到自己重用他們的決心。
上黨人口不多,只有二十來萬,城市規模又小,還是後方城市。有這多方面的因素制約,吳凡也不怕楊彪有一天會不識時務地起來造反。相反,楊彪治政能力十分出sè,讓他治理這類後方城市卻是十分地適合。
至於沒有提到的荀攸,他本來就是保曹派,現在身為夏侯淵手下僚將,活躍在晉陽。
回過頭來再說平原與北海這邊,兩城距離約五天路程,之所以吳凡給曹仁十天時限,是為了讓曹仁利用多餘的五天稍事休整。畢竟曹仁這支部隊長途行軍,又新破北海,實屬勞累。
北海南北縱向分別與下邳和平原兩城為鄰,西線與濮陽遙望,東臨大海。
濮陽為夏侯惇治下城市,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