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25部分

迴轉崇禮國的渡口,這官船雖大,可盛裝之人畢竟有限。而且崇禮國只提供兩艘官船。每次能渡過沱沱江來到函靈山的香客不過數百。每天從早到晚十次擺渡也不過是數千,最為讓香客頭疼的是,這官船並不能預先訂下。只能每日凌晨到渡口排隊,排在前面的香客自然可以順利的登舟。而剩下的香客只能自己想辦法。或是自己僱用扁舟,或是請人用木筏擺渡,甚至還有人自己橫渡沱沱江。

香客們費盡了周折終於到了函靈山的渡口,他們的考驗還剛剛開始。此時他們腳下就有一條直接通往山頂的路了,這路是佛宗特意修葺的,可以走到函靈寺的門口。只是這條路並不是什麼坦途,先不說這路乃是盤山而上,已經千丈的高山如今居然化成了數千丈,也不說這山路之上高低不平,崎嶇蜿蜒,比之沒有山路更加的難走,更不說山路之旁沒有什麼休憩的所在,所有的香客只能一口氣爬上山頂,否則就會擋住了身後的香客,單說這山路之上,有九處極其險峻的所在,或是隻夠一人側身而行的懸崖,或是深不見底山澗之中一條搖晃的厲害,站立不穩的吊橋,或是好似魚脊一般狹窄光滑的山頂小道,或是幾乎是筆直的,只能手腳並用攀爬的石梯……總之,好似函靈山的住持並不希望有人進寺禮佛進香一般的,設定了重重障礙,將函靈寺藏在眾人的視野之外。

這些極端的險阻並不是佛宗的噱頭,而是實打實的,每年,或者每月都會有香客大意從這些艱難之處****落下,從此屍骸不存。

可偏偏的,從好的方面說,人就有一種韌性,若是從壞的方面說,人就是有那麼一種賤性,越是有攔阻,越是有人前往。即便是函靈寺這些困難,這些性命攸關的兇險,依然不能阻擋千萬香客的前程,絕大多數人還是透過了這山道到達了函靈山的山頂。

萬千鍾秀在山頂,這句話是不錯的。等得這些透過考驗的香客來到了函靈山的山頂,雖然距離函靈寺的山門還遠,可眼前的所見足以讓他們眼暈,足以讓他們虔誠的下拜了!

山頂不過數畝,但整個都被籠罩在佛光之中,這佛光從哪裡來,任何人都看不清楚。佛光之內又是有祥雲縈繞,祥雲之中,數以百計的猛獸如同溫順的小貓,時而悠然的走動,時而恬然的躺臥,不時間還有身著潔白僧衣的小沙彌調皮的騎在猛獸的身上,急匆匆的趕路。猛獸之中當然也有青鶴、羚羊、麋鹿等野物,這些本是猛獸食物的野物,同樣悠閒的四處覓食青草,根本不怕近在咫尺的猛獸。

不僅如此,山道的兩側極多的蓮荷盛開在佛光之中,無根無莖甚是神奇。這些蓮荷形狀各異,並不是豫州之人常見的那種。而且,這些蓮荷也非固定在某處,而是經常的四處飄蕩,每每有些蓮荷從山道之上飛過,有些緣分的香客若是用手觸控,立刻就有萬千的佛光自蓮荷之中傾瀉,落在香客的身上,神清氣爽乃是小事,不少身有惡疾的香客一經觸控這蓮荷,立刻惡疾不翼而飛,肉身健壯無比。而更多的香客雖然不能觸控,但目光的落處,那蓮荷的柄葉搖曳,佛光之中居然會有一個個佛國隱現,佛國之內,善男信女無數,佛寺和佛子更是無數,奇花異草,山川風貌更是前所未見。

眼見這這等異象,就跟在小金寺擂臺前見到佛宗手段的長生鎮鄉民一樣,這些還沒有見到函靈寺山門的虔誠香客的第一反應就是口誦佛號,磕頭感謝了。

也就是在他們拜下的瞬間,一聲鐘鳴、一聲佛號、一聲木魚立時在他們心中生出,同時,他們的眼前又是看到了天女,看到了散花,甚至還能看到萬佛朝宗……

一應的佛宗典籍,一應的佛祖傳說都會在這目光沉入蓮荷的剎那間生出,莫說是這些心中極其虔誠的香客,即便是意志稍微不堅定的世俗之人都會落入這佛國之中,將自己先前的懷疑都在九霄雲外。而待得香客們從佛國之內脫出,不僅先前的倦乏不翼而飛,無論肉身還是精神都是飽滿,甚至他們又會再次赫然發現,自己不知道何時已經站到了函靈寺的山門之間了。

經歷過如此佛宗手段洗禮的香客們,到了此時莫不是屈膝下拜,以頭搶地了。

函靈寺的山門之前,並不是只有一條山道,就在香客的眼前,還有一個岔道。這個岔道乃是通往函靈山的另外一個高處,這高處比之函靈寺還好高上數丈。早已經將函靈寺情形打探清楚的香客如何不知,這另外的一個山道乃是通往函靈寺的佛塔和佛臺。既然是另外的山道,那必定又是一重的考驗,佛塔之下掩埋的都是函靈寺死去高僧的舍利,而佛臺之上又是供奉著大日如來佛祖的金身塑像,這等聖潔的所在自然不是尋常人能夠到達的!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