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3部分

送去了京裡,卻如石沉大海。

更叫人奇怪的是,任紀南棠派出去了很多人,將譚瑤華之前去過的地方找遍了,竟然沒有打聽到半點譚瑤華的訊息。

譚五公子這麼出色的人物,不管去哪,周圍都跟著不少侍從,應該不難找才是。

文笙在離水又呆了幾天,實在放心不下,安排妥當,起程前往白州。

李曹派了人護送。

一行人在路上,接連線到訊息。

朝廷新下了兩道旨意,一道是聖上病重,令漢王楊昊儉即刻回京,同行護衛不得多於千人,至於他此刻麾下的大隊人馬,旨意裡頭沒有提及,但有催促紀南棠趕緊出兵,全力抵禦外敵,奪回失陷大梁領土等語句。

大約這聖旨的言下之意是說,楊昊儉只是監軍,如今竟然越俎代庖,擠兌走了主帥,搶到兵權,已是大大不該,我現在把人招回來,你紀南棠該怎麼打仗就怎麼打仗,早早把東夷和列登軍隊趕出去。

第二道聖旨是命王光濟出征東海,剿滅大梁沿岸肆虐的眾海盜。

旨意有了,沒有兵馬給王光濟,但準他召集一干舊部。

據說朝廷招安了王光濟之後,除王二、王三得建昭帝賜名,另有重用,其他人也都有了小小的官職,不少還都被楊昊儉給派出去做事了。

王光濟接了聖旨,第一個響應,跑回去幫忙的是樂師元愷,不但他回去了,還把原先跟著王光濟的那些樂師也都帶了回去。

這些樂師自從招安之後,歸在了楊昊儉麾下,但前頭有死對頭高祁擋著,連軍前都沒撈著跟去,更不用說有出人頭地的機會。

這兩道聖旨一下,所有人都清楚,這是京裡局勢穩定下來,譚家和大皇子騰出手,要開始對付楊昊儉了。

文笙想也知道楊昊儉不會老實接旨,回京去送死。

她預感到大亂將起,帶著人,快馬加鞭直奔白州。

剛進白州境,還未等與紀南棠會合,就有訊息傳來:楊昊儉悍然抗旨,率麾下大軍掉過頭來,直奔奉京而去,對外稱建昭帝已被奸佞所脅持,號召天下兵馬一齊回京勤王。

隨他一道回京的足有三萬人馬。

很快,江北大營的朱子良發文響應,質疑發給漢王殿下的聖旨乃是有人矯詔,若京裡不能給出合理解釋,他將放棄江北大營,跟隨楊昊儉回京勤王。

江北大營兵馬足有十萬,若是一撤,南崇的軍隊將暢通無阻,直接殺入大梁。

一時間天下大亂。

跟隨楊昊儉一道回京的,就有鍾天政。

楊昊儉為他正名,公開了他賢王之子的身份,並稱當日賢王謀反,累及家人,是本朝兩大冤案之一,另一起冤案則是當日懷英翔將軍被構陷冤殺,他要為這兩起冤案平反,誅殺父皇身邊的奸佞,還賢王和懷將軍清白。(未完待續。。)

ps: 不好意思,晚了。卡文。

接下來可能需要好好地理順一下。

謝謝為我寫長評的親,愛你們,麼麼噠~

第三百一十七章 瘋狂(二合一)

建昭三十三年對大梁百姓而言,是兇禍之年。

正月初三奉京下了一陣冰雹雨,下雨之時昏天黑地,雷聲滾滾,老百姓無不為之驚恐,晝夜顛倒,四季失序,這是不吉之兆啊。

正月裡漢王楊昊儉帶著三萬兵馬從白州回師勤王,宗室世家齊齊失聲,譚老國師和楊昊御召集了群臣連夜商量對策,以建昭帝的名義下旨討逆平叛。

賢妃自盡,二皇子的外祖家和一眾親信手下只抓到了早被控制起來的白文瑞,其他人連同四公主全都不知去向。

月中楊昊儉的勤王大軍與清鄉侯所率的五萬京兵在永昌興城遇上,這一戰勤王大軍是由鍾天政指揮,兩下鏖戰一整天,京師全線潰敗。

清鄉侯趙寶衡是大皇子楊昊御的岳父,眼見打不過對方,只好放棄興城,一邊撤軍,一邊向朝中求救。

正月底,楊昊儉這邊又殺退了一隊刺客。

自從他回師勤王以來,已經先後有多批刺客在他大營裡折戟,此次有所不同的是刺客的身份,這次的刺客中有位樂師高手,琴聲殺氣十足,叫人防不勝防,正是譚三先生。

連譚三先生都受傷敗走,楊昊儉這才真正服了鍾天政,暗自慶幸當年沒有為了四公主下手對付他。

鍾天政的訊息太靈通,刺客還未到,他這邊已經先做好了準備,並且他手下還有一隊樂師,由一個衣著邋遢的瞎老頭指揮著。這些人一旦